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融合丰富刺绣技法

  □杨萌萌

  端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醒目符号,有典籍中的端庄,也有五彩丝线、香囊装点的雅趣。香囊上的刺绣艺术丰富多样,传承已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刺绣艺术不仅在服饰和生活用品中装饰点缀,也是当时人们的审美心理与社会意识的综合反映。元代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刺绣技艺的进步,同时,刺绣技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纹样和技法上都有相似之处。

  刺绣是运用针线在面料上缝制出不同纹样的传统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刺绣的产生最早是为了缝补衣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刺绣也随之产生了新作用。

  刺绣离不开针。《说文解字》中有“箴”,指缝衣用的竹针。“竹”为形旁,

  表示材料。竹部箴下曰:“缀衣箴也。

  以竹为之,仅可联缀衣。”宋代徐铉校订本曰“臣铉等曰今俗作‘针’,以金为之,乃可缝衣。”由此可见,针很早就成为刺绣的重要工具。随着历史的变迁,用针线缝制的形式不断增多,逐渐由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变,形成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应用于服饰品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游牧部族的流动性要求他们必须自给自足,为自己创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缝补衣物为需要的刺绣技艺便逐渐用到装饰品上。元代葫芦形香囊上有桃花纹饰,该纹饰在农耕文化里代表繁荣兴旺、幸福美满,元代在刺绣中常把它作为辅助纹样,将桃花的花瓣刺绣成瘦长型,给人以优雅的感觉。元代刺绣针法粗犷,配色明艳,纹样简单质朴,再加上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丰富了刺绣技法,纹样图案更加多元。

  (作者系内蒙古博物院副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香囊溢出端午情
文化融合丰富刺绣技法
腹有香草自芬芳
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