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镇“警察女儿”

  □本报记者  许敬  通讯员  张宇

  “谢谢小鲍警官,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我们可以按时返工了!”高大姐拿着补办的户口本,激动地向民警鲍雨朦表示感谢。

  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11点左右,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满都拉边境派出所民警鲍雨朦接到一通电话,手机那边,当地群众高大姐焦急万分:由于工作需要,需将户口由满都拉镇迁至工作地,借着休息日返回家中,她却怎么也找不到户口本。

  “周末派出所开门吗”“补办户口本需要多长时间”“耽误周一上班怎么办”……正当一个个疑虑涌上高大姐心头时,她的视线瞟过墙上贴着的警民联络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高大姐拨通了电话。“姐您别着急,明天一早带着相关材料来所办理即可,当时就能办好。”鲍雨朦平和温柔的话语让高大姐感到非常踏实。

  对鲍雨朦来说,这样的深夜来电已是习以为常,最让她担心的,常常是有牧民远道而来,却因携带手续不全,只能无功而返。和城区派出所不同,满都拉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1850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只有1500余人,草原路蜿蜒曲折、牧民群众零星居住,“20公里作邻居、40公里串串门”是满都拉镇的生动写照。

  为了不让群众跑第二次,鲍雨朦用2个月时间走访辖区300余户牧户,了解群众在办理户籍业务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晚上,她将解决办法和办理相关业务所需材料等内容整理成册,难懂的地方还用简笔画进行标注。没过多久后,一本《常规户籍业务办理手册》成型,上面留有户籍民警联系方式,鲍雨朦在下乡走访过程中将手册发放到群众手中,并面对面讲解政策规定。

  无论什么时候,鲍雨朦的手机总保持24小时开机,200多个群众的联系方式记录在她的通讯录中。“我怕群众有着急事情联系不上,耽误办事。”鲍雨朦说。作为到满都拉边境派出所工作的第一位女民警,细心暖心是辖区群众和派出所同事们对鲍雨朦的描述。在她的办公室,有一个特殊的盒子,里面摆放着血压、血糖、血氧测量仪和各种常见药品。在日常走访工作时,她常为群众测量血压、血糖,并叮嘱老年人按时服药。时间长了,群众也会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有困难就给雨朦打电话,有好吃的也会想着留给这位“警察女儿”。

  “满都拉”系蒙古语音译,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这个偏远的北疆小镇扎根,鲍雨朦用心用情守护群众。“我也要像太阳一样,带来温暖的力量。”鲍雨朦笑眼弯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科技
科研助理大有可为
听,青年的声音!
包头小伙为境外患者送去“生命之光”
小镇“警察女儿”
携手打造“科普盛宴”
内蒙古大学男子 足球队获CUFA亚军
跆拳道训练场上挥洒热血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