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谈】

普及“无陪护”病房还需激活供需

  ◎木须虫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家人患病住院陪护难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为减轻家属负担、提供更好服务,一些地方的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引发社会关注。所谓“无陪护”病房,是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无陪护”病房日渐增多,这一模式能否真正成为破解困境的良方?

  时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就医,会面临亲属没时间陪床护理的难题,同时,患者亲属也不专业,未必能够很好地照顾病人。正因如此,一些医院试点的“无陪护”服务,其实也是应需求而生。除了能够大大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困境,也优化了医院内的秩序,对医院、患者、家属、护工管理等都有好处。

  目前,多地“无陪护”的试点探索,无论是方向还是模式都值得肯定,如医院与第三方护工机构合作,在医院设置“无陪护病房”,指导开展一对多生活护理服务,并予以监督管理,都是引导这项服务朝着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无陪护”服务要想进一步普及,一边需要持续优化扩大供给,另一边则需要稳定和扩大需求,相互协调才能促进服务的成熟与完善。如果能将生活护理纳入到医疗服务中来,予以制度化的供给,比如,医院按床位比配备护理员,提供一对多的护理服务,就可以实现人力集约,患者支付的费用可能只有单独请护工的一半甚至更低;又如,形成稳定的队伍,设置规范的资质门槛、专业培训和组织管理,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将会更有保证。

  如何提高“无陪护”的覆盖面,如何保证“无陪护”专业机构与从业队伍的壮大与稳定,都是单独医疗机构试点所无法破解的,需要有待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培育,帮助消除堵点、激活供需。一方面,完善“无陪护”经济支出的成本分摊机制,如对陪护分类合理定价,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使得收费既能匹配护理劳动付出,满足从业收入预期,又能让大多数患者都消费得起,让“无陪护”服务叫好又叫座。另一面,扶持陪床生活护理服务机构化、职业化发展,在制定职业规范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资质认证机制,对职业教育予以补贴,对从业人员从业给予激励,吸引更多的人入行从业,提供稳定优质服务。

  无论是哪种陪护方式,初衷都是让家属少受累、患者早康复,希望“无陪护”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优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亲民的价格,为住院陪护难问题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通辽
以人才之桨撑好高质量发展之舟
保持“不自是”的清醒
倡导
法与时转则治 治与世宜则有功
【辣语】
普及“无陪护”病房还需激活供需
让老街古韵焕发更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