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曲绚丽的天地交响

——听广播连续剧《大漠·飞天》
  ◎张世超

  近日,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中共阿拉善盟委员会宣传部、中共额济纳旗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广播连续剧《大漠·飞天》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随后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客户端及评书曲艺广播等各频率,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播出。

  通过广播艺术的电波,中国航天精神的历史荣光与时代骄傲,穿越大漠与长空,在中国航天人、全国人民和内蒙古几代各族儿女心中,融汇共振出一曲绚丽的天地交响。

  “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的新展现

  该剧以“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动人佳话为历史背景,以内蒙古额济纳旗边境管理大队圆满完成“神十六”返回东风着陆场护卫警戒任务事迹为主线,展现了几代北疆儿女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

  剧中主人公阿斯恒是额济纳陶来神舟警队一名新任警员,在联合搜救指挥组的统一指挥下,参与了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落地外围警戒工作,经历了一系列感人故事。剧中主要人物还有:在神舟飞船返回舱落地幸运打卡点经营牧家乐的牧民桑杰,担任过返回舱开舱手的搜救队队员刘文,以及阿斯恒的恋人伊日桂,当年为国家航天事业带头搬出牧场、深受牧民尊重的奶奶巴德玛等。

  4集广播连续剧《大漠·飞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为背景,以打造北疆文化精品力作为责任担当,生动讲述了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各族人民顾全大局、心手相牵、守望相助,用行动参与和守护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该剧是国内首次推出的该题材广播剧作品,是一部把国家航天事业与民族地区振兴同框并进的文艺力作,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艺术表现的又一新成果、北疆内蒙古好故事的艺术新呈现。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主题创作选材的新突破

  近年来,载人航天题材创作热度持续提升,而广播剧《大漠·飞天》纵深65载,在“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历史时空的映衬下,贯穿额济纳旗边境管理大队在“神十六”返回东风着陆场过程中开展外围警戒、警民齐心保障返回舱安全着陆的事迹,讲述了额济纳几代各族人民的航天情、事业情、故乡情和亲情、爱情相互交织的感人故事。

  60多年前,额济纳260户1100多名牧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支持国家东风航天城建设,赶着7万多头牲畜,告别了安居13代的故土,踏上了漫长的迁移路途。今天,额济纳新一代载人航天精神传承人,再担时代新责任、坚定践行新使命,圆满完成了一次次神舟飞船返回舱平安着陆的护卫警戒任务,再为时代添新彩,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牧民们共同步入了新的幸福生活。

  本剧还并行穿插了“神十七”成功发射、“神十六”顺利返回节点回顾的主线。并行的主线,不同的时空,相同的脉动,一起共振交响,这就是载人航天精神共同践行与升华的最美演绎。从这个角度讲,本剧选材乃至主题意义的新颖性都得到了彰显,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老主题提炼出时代新感知、新境界。

  在这样的选材视域下,本剧设置和生发出的几条辅线也很生动:如阿斯恒和伊日桂的爱情;牧民桑杰、乌日图受益航天荣耀,用智慧和劳动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故事;奶奶深情讲述“最好牧场为航天”亲身经历的历史过程等。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北疆好故事呈现手法的新看点

  从结构、内容、语言、人物形象、音乐和音效等方面看,本剧在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北疆好故事的呈现手法上,展现出了难得的史诗大剧色彩。

  (一)天地交互展现的结构厚实了主题支撑。本剧结构“天地”并行:搜救组定时向搜救指挥组现场报告,众民警和阿斯恒分别手持对讲机,时时汇报着陆场区域排除隐患情况;中央电视台的返回舱着陆直播,景海鹏的“我们也兑现了承诺,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优异的答卷。这是天地一心、乘组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的原声播放等。东风着陆场现场安保警戒等严谨工作情境,中国载人航天历史高光时刻的直播呈现,在不同的时空交互呈现、同步映衬、相互推进,厚实了主题的支撑。

  警员们坚定有序的报告声,播音员、宇航员“国之大者”的自信与气概,共同展现出“天地”合一、强大严密的组织力量,推进了精神的凝聚和升华,这令该剧有了航天史诗大剧的气势、特质和经典感。无论剧中人物还是听众,此时此刻,内心都油然而发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神圣感。

  (二)新鲜生动的内容丰富了作品内蕴。本剧在内容中贴切融入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来内蒙古考察时强调的“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的指示精神的理解和贯彻;融入了阿斯恒帮助牧民桑杰开直播,勾勒了新时代牧民乐享时代发展红利、迈步幸福新生活的民生图景,展现了边疆民族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推进共同富裕的责任和担当。剧中桑杰的直播情景很生动,也引发了如何开展地域文旅项目的启示。

  本剧还融入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与时代内涵。如土尔扈特东归、马头琴、蒙药、红柳林、沙漠黄金骆驼奶,以及“亮丽北疆·航天载梦”红色研学旅游、胡杨节等内容。

  (三)情义相融的语言鲜活了剧情演变。如剧中桑杰和乌日图的对话,展现了老哥俩诙谐可爱的性格和亲密关系;牧民们的语言,展现了乐观直率的性格;伊日桂的话语,从侧面巧妙印证出阿斯恒坚毅的品格。

  (四)青春朝气的形象展现了大漠新风。本剧通过人物塑造,树立了新时代载人航天精神传扬人的新形象,尤其是新警员阿斯恒和开仓手刘文的形象塑造,为航天精神注入了北疆大漠新时代的青春新朝气,展现了与时俱进的大漠新风。桑杰,50多岁,正是承上启下的年龄,他的牧民新形象,为本剧增添了有情有义有趣也有冲突的剧情。

  (五)音乐和音效壮美了天地时空。戈壁滩风声的渲染、行进式音乐节奏的感染、昂扬向上的主题歌等,使本剧的音乐契合了剧情发展、感情渲染;环境声和动效作为广播剧常用的创作元素,在本剧中发挥出色,贴切显示了环境变化、时空转换、人物关系,起到了故事场景强化剂和烘托戏剧冲突的有效作用。

  “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博大情怀和精神之魂的新感悟

  人物塑造重在情怀的展现、精神之魂的揭示,这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尤其是红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是通过时代传扬来不断丰厚情怀和精神内涵的,是几代人情怀和精神的积淀和升华。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伟大精神之一,我们应不断挖掘其精神亮点,找准文艺表现新形式,更多更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本剧中陶来神舟警队“神舟警队,万无一失”“警力有限,民力无限” 的任务口号,贴切展现了警队、警力和民力之间特有的关系和精神,正是载人航天精神内蒙古好故事核心内蕴的贴切提炼。

  剧中巴德玛、乌恩奇是阿斯恒的奶奶和爷爷,他们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内蒙古好故事的参与者和历史见证人,用一生践行了爱国奉献的诺言。乌恩奇时任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迁移路上他的一句:“咱们的走,是光荣的走!”,令人震撼和感动,道出了“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博大情怀和精神之魂。

  桑杰和阿斯恒、刘文等两代人,都具有传扬光大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特质,突出表现出作为载人航天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额济纳人:爱国、上进、认真、团结、协作、奉献,爱家乡、重科学、重发展、乐观阳光等丰富的精神气质,展现了本剧人物精神的时代特质。

  建议今后对本剧的精彩片段再进行不同形式的艺术转化,让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断实现新的升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图说西辽河文明》
~~~——听广播连续剧《大漠·飞天》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先锋
   第08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出彩
拍摄西辽河,探寻西辽河,阅读西辽河
一曲绚丽的天地交响
翰墨庆华诞 丹青颂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