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鲁日格勒”:跳跃在达斡尔人生命中的音符

图为朱朝霞(左)与徒弟合影。
1980年朱朝霞自编自演的富有达斡尔族生活气息的独舞《嬉水姑娘》。
  □本报记者  许素红

  在达斡尔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当中,鲁日格勒舞蹈一直是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瑰宝,在现今的“民族歌舞之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各种节庆活动中,鲁日格勒依然是首选的表演节目。鲁日格勒,是跳跃在达斡尔人生命中的音符,是流淌在达斡尔人血液里的旋律。

  穿越时空的文化瑰宝

  鲁日格勒是以呼号为节奏,多由女子参加的边呼边跳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起源于远古狩猎时代,可能是由于达斡尔族先民围着篝火狂舞而得名。鲁日格勒一般是两人对舞,其他人围观助兴,达到高潮时多人下场齐舞。每场开始时,以唱为主,曲调悠扬缓慢,委婉动听,舞者随曲拍滑步慢舞;继而以舞为主,歌曲转为欢快,舞步随之加快加大;最后进入高潮时,歌唱变为“哲嘿哲”“德乎达”“哈莫、哈莫”等简短有力、风趣动听的呼号。对舞者一手叉腰,一手伸开挥向对方,左右手交替动作,形成双方“对打”“对挡”的架势。2006年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鲁日格勒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古代达斡尔民族在春意微透的夜里,聚集在村头的草坪上,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手舞足蹈,你呼我唤,劳动之余以舞蹈形式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

  随着时代的发展,鲁日格勒得到积极的传承与保护。近年来,鲁日格勒在北京保利剧院、欧洲文化名城布拉格等地的舞台上精彩上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一直把鲁日格勒作为品牌节目,其《嬉水姑娘》《鲁日格勒》《欢腾的山村》《采集》等鲁日格勒舞蹈节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多次在全国及自治区文艺舞台上绽放光彩。

  充满力量的生命“呼号”

  1957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朱朝霞,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自治区级传承人。朱朝霞是伴随着艳丽多姿的达斡尔族民俗,特别是鲁日格勒欢快的音符长大的。她从小就看这里的老人们跳鲁日格勒,她童年时代的朋友,也几乎都是喜欢跳鲁日格勒的达斡尔族女孩。耳濡目染,从稚嫩童年起,鲁日格勒就让朱朝霞充满了兴趣,成为她为之奋斗奉献一生的挚爱。

  朱朝霞告诉记者,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妇女最喜爱的民间舞蹈。鲁日格勒也叫“阿罕伯”“哈库麦”。听老人们讲,鲁日格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篝火旁,它的好多动作是模仿火的燃烧,而鲁日格勒的意思就是“燃烧”“希望”。

  朱朝霞介绍,达斡尔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三少民族”之一,它的舞蹈语汇非常有特点。鲁日格勒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以无伴奏为主的呼号,这种呼号与众不同,能让人心灵震撼,过目不忘,终生铭记。这种呼号最初来源于原始社会妇女在家中的舞蹈,后演变成妇女们在田间地头、生产劳动、闲暇时光中传递出的喜悦之声。这些呼号并非凭空而来,都是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是人们模仿布谷鸟等各种飞禽走兽等万物的声音而形成,它是鲁日格勒最鲜明的标识。

  鲁日格勒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朱朝霞说,鲁日格勒的许多舞蹈动作都来源于生活,比如,洗脸、梳头、照镜子、挑水、提水……还有一些动作来源于生产劳动,比如,采柳蒿芽、采豌豆、采苞米、插秧、种地……鲁日格勒深深根植于生活的源头活水,人们跳鲁日格勒就是在跳自己,因此,跳的时候会特别开心,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绽放。

  令朱朝霞感动的是,跳鲁日格勒跳得“最好”的还是民间百姓,有些百姓跳起鲁日格勒很“地道”,他们的动作虽不像专业演员那样规范,但他们洋溢出的内心的那种感觉,是最大的亮点,专业演员有时还真学不到位。朱朝霞说,这么多年,她一直执着地向百姓学习、向鲁日格勒艺术前辈学习,积极与同行交流,向年轻一代传授鲁日格勒技艺,一路摸爬滚打走来,日复一日,鲁日格勒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来了。

  对话大地的心灵洗礼

  在朱朝霞看来,鲁日格勒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洗礼。在鲁日格勒响亮的呼号中,蕴含着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鲁日格勒欢快的旋律中,人们可以与动物对话,与大地对话,与自然对话,鲁日格勒表达的就是这种朴素高尚的情感。朱朝霞认为,鲁日格勒最重要的社会价值,是能让人们团结和睦地在一起,闲暇的时候,跳起鲁日格勒,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让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还能让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那种亲近感,温暖人生,照亮心灵。

  一生致力于鲁日格勒的传扬与传承,鲁日格勒那永恒的旋律早已融入朱朝霞的血脉之中。中国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创始人、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贾作光这样评价朱朝霞:“非常优秀的北方少数民族舞蹈表演者、创作者,她自编自演的作品《嬉水姑娘》表演得惟妙惟肖、活泼可爱,表现了达斡尔族少女天真浪漫的生活情景。”

  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斯琴塔日哈评价朱朝霞创作表演的国家首批非遗舞蹈《鲁日格勒》称:她从生活中挖掘、整理、提炼的表演风格特别接地气,深受各族人民群众喜爱,为内蒙古争得了许多荣誉。

  1980年朱朝霞自编自演的达斡尔族独舞《嬉水姑娘》,荣获全国、自治区、盟市“七次十项奖”;1988年她与别人合作创作表演的《鲁日格勒》参加全国广场舞大赛,荣获“孔雀杯”和表演一等奖,首次将“鲁日格勒”搬上舞台;1990年《鲁日格勒》荣获自治区“萨日娜”创作二等奖;200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鲁日格勒》参加开幕式演出,并获优秀节目大奖,为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汇报演出;2021年《鲁日格勒》受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委会邀请,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开幕式“璀璨明珠耀中华”非遗部分表演,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多年来朱朝霞编导、创作的“三少民族”舞蹈作品近百部。

  生生不息的传承之路

  40年来,朱朝霞始终坚持着收集、整理、挖掘、创新鲁日格勒舞蹈艺术,向民间老艺人学习原始舞步、动作、呼号等,现已掌握近百种呼号和唱法;编导了十几个版本的鲁日格勒,累计向数万余人次传授鲁日格勒技艺,为鲁日格勒传承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90年朱朝霞受荷兰国家艺术团邀请,赴荷兰传授鲁日格勒舞蹈艺术。

  如今退休已7年的朱朝霞,仍奔走在鲁日格勒传承之路上。她说,鲁日格勒等非遗的传承意义重大,作为非遗传承人,深感肩负的责任,这是她一生的事业。朱朝霞说,国家加强了对鲁日格勒的保护与传承,莫旗各乡镇文化站均培养了大批鲁日格勒人才,该旗腾克、阿尔拉、哈达阳等民族乡、镇还组建了鲁日格勒表演队。乡镇群众在茶余饭后都会走出家门,跳起欢快的鲁日格勒,她们优美的舞姿并不比专业演员逊色。

  朱朝霞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鲁日格勒的传承发展,不能只教动作,一定要在形成作品上下功夫,一定要有作品成果。有了作品,孩子们和年轻人跳鲁日格勒才“有的放矢”。所以,鲁日格勒的传承要上升到艺术领域,否则只能是虚幻的“空中楼阁”。

  鲁日格勒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朱朝霞说,因为鲁日格勒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向往幸福的愿景,它能治愈人心,所以广为流传。(本栏目图片源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乌海
   第08版:通辽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鲁日格勒”:跳跃在达斡尔人生命中的音符
战国赵长城与“胡服骑射”
鲜明的达斡尔族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