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自然一样思考

——《草原》杂志邀名家探讨自然生态文学写作的可能性
  ◎赵筱彬

  近日,《草原》杂志“像自然一样思考——散文与自然生态写作的可能性”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内蒙古文学杂志社主办,内蒙古文学馆、《草原》杂志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孟繁华、陈福民、官布扎布、鲍尔吉·原野、赵海忠、艾平、庞余亮、兴安、阿霞、王燕、项静、钟媛、晶达、晓角、谢春卉、刘惠春等参加研讨。

  《草原》文学月刊紧紧围绕“握时代脉搏,发时代之声”的使命任务,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文学力量,2021年联合国内多家报刊率先发起“自然写作”倡议,并开设“自然写作”专栏,汇聚全国著名作家和评论家的力量,通过组织“自然写作营”和“生态文学论坛”等实践活动,深扎乡村田野、草原、沙漠和原始森林,激发了全国范围内自然生态文学的创作热情,搭建了自然生态文学创作与传播的重要平台,成为自然生态文学领域的一面旗帜,推动了国内生态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4年来,《草原》“自然写作”这块试验田在深厚的“北疆文化”浸润下结出了累累硕果,为自然文学、生态文学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宝贵样本,创作出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目前,“自然写作”栏目共推出自然生态文学作品、理论文章200余篇(组),有80余篇(次)作品相继被《新华文摘》《文艺报》《小说月报》《中国当代文学选本》《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文学教育》等权威选刊、选本选载。《散文选刊》杂志还特设专栏“草原生态散文特辑”,对《草原》“自然写作”栏目中的作品进行重点推荐,每年更有10余篇作品入选《中国生态文学年选》。“自然写作”栏目的品牌价值不断凸显,众多自然文学领域的名家作品纷至,其中庞余亮的《在那个湿漉漉的平原上》获得了第十三届“万松浦文学奖”散文奖。

  会上,专家们以《草原》4年来在自然生态文学领域的努力与探索成果作为样本,探讨了自然生态写作与中国生态观念、自然伦理的关系;在自然生态写作中,作家如何从自然的立场,反观人类自身,建立自然生态文学的主体性;散文如何融合乃至跨界其他文学样式,探索更具审美价值、认识价值以及表现力的叙述文体等话题,为自然生态文学创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专家认为,自然生态文学具有很强的生产力,是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补充,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自然生态写作应该具有生态强国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与责任;自然生态写作要有科学的视野、博物学的精神,还要与当下社会发生紧密的关联;自然生态写作要防止题材的同质化倾向,注重身心的体验,避免粉饰性和舒适性的写作;自然生态文学要挖掘中国传统的生态理论资源,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生态文学理论和实践。

  此次研讨,不但总结了《草原》杂志发起“自然写作”及生态文学实践的经验,还针对近年来的“生态文学热”进行了理智的分析和思考。大家一致认为,生态性是“北疆文化”最为显著的特色和属性。自然生态文学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更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探索自然生态文学的规律和发展方向。《草原》杂志将在2025年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作理念,加强自然生态文学理论,开设自然生态文学理论专栏,以文赋能、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根据时代对自然生态文学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把握好文学创作的方向和选题,倡导以文学的姿态直面大自然,以人性的、自然的、审美的、思考的、历史的思想与情怀,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艾平散文《阿哈的金牌》
~~~——《草原》杂志邀名家探讨自然生态文学写作的可能性
~~~——读《鄂尔多斯方言大辞典》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乌海
   第08版:满洲里
   第09版:首府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以记忆关照现实的创新之作
像自然一样思考
地域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