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读《鄂尔多斯方言大辞典》
  ◎田炳信

  甲骨文之前有文字系统么?有,一定有。

  甲骨文之前有语言系统么?有,一定有。

  中华民族的文字系统和语言系统,存在一个稳定延续结构。在历史的维度、地理的维度、人文的维度上持续五千年强,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海洋文化而不衰,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而独立。

  我们都承认,自人类发出群相呼应的那声呐喊,就慢慢由声音形成了语言。有了象形文字后,文字凝固了语言,成为人与人、部落与部落、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硬通货。

  文字系统,向着两个方向突飞猛进。

  在西方,象形逐渐被放弃而走向表音。表音文字将语言和文字合二为一,文字不再是图画,而是更抽象的字母,通过字母的组合记录语言的发音。文字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文字。

  在东方,象形文字不断进化而衍生出指事、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人们对文字的解释以及训诂,从文字字义的解释走向文化背景的辨析,文字使文化背景具备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中华文字成功保存了语言和文字二元化。在汉字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形体结构几千年来没有本质的变化,但是汉字的音符始终都是临时借用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缘、不同的迁徙、不同的碰撞,在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地方性语言。

  同一个汉字,不同的发音,让中国几十种方言,全部整合在同一套文字体系中。在大汉语体系下,各地方言自我适应,自我繁衍、壮大,形成了众多的语言派别,比如北方方言、赣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

  在汉字强盛的统一性中,由学者专家们了解、记录、研究、释读,又找出不同属地文化风貌的特殊性。方言的研究,成为一件兼具亲近感与紧迫感的事情。同时,方言的研究,也是一件小众而意义重大的文化遗存发掘工程。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的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晋语。“吃了猪肝想猪心,花了黄金想白银”“蛇跑兔蹿,各有各的打算”“酸不过浆米罐子,亲不过老婆汉子”“再好的米也有两颗沙,再好的媳妇也有两颗疤”“有酒没菜,不算怠慢;有菜没酒,跋起就走”“瓜地挑瓜,挑得眼花”“喝热汤烧了嘴,喝口凉水吹一吹”。

  生活在鄂尔多斯的人们,豪爽大气,语气干脆,声音洪亮, 鄂尔多斯方言相较普通话而言,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方言的加入,让文字表达更为充分,为普通话语系增添了一份情感的细腻,让语言更有包容性。

  潜心研究鄂尔多斯方言的孙荣,历数年著就《鄂尔多斯方言大辞典》,全书385万字,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鄂尔多斯方言词汇,共收录词条58439条,共350万字;下册是鄂尔多斯方言俗语,其中包括鄂尔多斯谚语15636条、鄂尔多斯歇后语5241条、鄂尔多斯串话1626条,以及民间(四大)串话152条,共35万字。

  孙荣著有《鄂尔多斯汉语方言》《鄂尔多斯笑话》《酒场祝辞》《品味时光——孙荣散文精选》等作,其自1999年开始从事鄂尔多斯方言研究,将一大批已经或者正在消失的词汇进行抢救性记载。

  这本前前后后编纂20多年的《鄂尔多斯方言大辞典》,给汉语方言库增添了新的一页,对鄂尔多斯方言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灿烂的草原文明的又一颗硕果。

  每一种语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社会现象。翻阅《鄂尔多斯方言大辞典》,透过其厚重、生动、丰富、有趣,去感触其在阳光下传承千百年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目的地,也是作者的初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艾平散文《阿哈的金牌》
~~~——《草原》杂志邀名家探讨自然生态文学写作的可能性
~~~——读《鄂尔多斯方言大辞典》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乌海
   第08版:满洲里
   第09版:首府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以记忆关照现实的创新之作
像自然一样思考
地域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