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古诗词里说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每当桂影婆娑,晚风吹拂,桂花的香气是那么馥郁,那么甜美,在仲秋幽静凉爽的夜色里飘荡,让行走着的每一步,都有了惬意的舒爽和诗意的延展。

  “丹桂花开八月中,天香飘落引秋风。人间亦有淮南树,一夜吹香到月宫。”自古迄今,人们一谈到桂花,常常会联想到月亮里的那棵树,尤其是关于吴刚伐桂的掌故,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据《后汉书》中所述:“西王母赐不死药予后羿,而嫦娥却背弃了后羿窃之以奔月,后托身于月。是之为婵娟。”宋代词客吴文英特赋《浣溪沙·桂》以深表同情:“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好花偏占一秋香。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可怜人似月中孀。”

  桂花在华夏至少有2500年以上的栽培史。《山海经》中提到的招摇之山和皋涂之山,均多桂木。《吕氏春秋》推崇“物之美者,招摇之桂。”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乾坤的宝树。在古代,誉为仙友仙客具有高洁风雅品格的桂花树是崇高、富贵、美好、吉祥的象征。邵清甫在《桂花》诗中顶礼膜拜:“绝怜月殿好根荄,流入人间次第开。只有君家双种好,馨香曾达九天来。”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仰望夜空,月亮高悬在浩瀚的苍穹,此时,一股月中之树天上之香的韵味又随风飘来,寻香觅味伫立在桂花树前,那细碎、纤小密密麻麻的花朵,酷似满天的繁星!谢懋《霜天晓角·桂花》的描述十分精彩:“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元代黄庚在《谢总讲师惠桂花》诗中吟哦:“广寒世界仙家种,金粟如来佛国花。多谢高人分惠我,一枝和月到山家。”

  八月会之夜,一位又一位彪炳千秋的诗人仰望明月睹物生情,写下一首又一首永垂不朽的传世之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旷达是李太白吟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幽渺是辛弃疾诵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阔是张九龄咏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空灵是李清照歌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情是杜甫叹的;词中唯苏轼的《水调歌头》最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将月光诞美妙的意境推向了极致,饱含了人生的哲学与诗人的美好愿望。岁月无声人无话,桂花亦无语,却有那陪伴你走遍天涯的花香随风弥漫,遂有姜夔借折桂表达思念之情:“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

  桂花没有洛川女神的千娇百媚,洛阳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桃花的万枝丹彩灼春色的妖娆,更没有荷花水为冰骨玉为肌的孤芳,只在秋色中绽放美丽播撒芬芳。谪仙人《咏桂》直抒胸臆:“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桂花常年绿叶垂阴,凉爽芳香,在春日不与百花争艳,也无桃李之艳丽,但它和秋花与明月相对应,独秀三秋。

  如今,漫步庭院,沉浸花香,遥望一轮明月,越发觉得那一轮皎洁非同寻常。若不想辜负一年中最令人翘首又如期而至的这场花事,便趁着桂花怒放,倾听《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据《北京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九州
   第06版:文化看点
   第07版:健康/广告
   第08版:视觉
古诗词里说桂花
桂树婆娑影 天香满世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