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法者强则国强。全区各级法院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不断加强普法宣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法院的司法审判资源转化为普法教育资源,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向当事人普法释法,切实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群众树立法律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形成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紧扣重点
普法有的放矢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全区法院坚持抓好重点对象和特殊人群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法律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活动,组织实施宪法进宾馆、进万家、进公共交通场所和“中国宪法边疆行”等活动。
近日,一场由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展的国家安全知识主题普法教育活动走进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法官还为同学们介绍了法槌、法徽、法袍等审判工具的作用,并让师生身穿法袍、手拿法槌,体验了一把当法官的感觉。
“学生一直是我们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这次活动可以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知识,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刚给学生们普及完法律 知识的法官助理侯恩亚说。
既瞄准重点对象,也服务重大事项。全区各级法院根据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普法工作,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普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针对农民工欠薪问题,全区法院加强了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维权能力;在各嘎查(村)、 社区建立法律顾问微信群,实行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制度,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开展普法活动。
以案释法
执法普法深度融合
“走,看庭审去!”不久前,在白音锡勒牧场一分场蔬菜大棚中开设的“大棚法庭”,吸引了附近众多群众到场旁听。
原来,这是一起菜农追索劳动报酬纠纷集体诉讼案。被告李某在白音锡勒牧场一分场承包了蔬菜大棚,原告张某等30名菜农均为外地农民工,由被告雇用为其种植蔬菜。由于被告长期拖欠工资,菜农们向法院提起诉讼。考虑到菜农没有交通工具,到法庭不便,白音锡勒人民法庭主审法官决定就近调解、开庭,在蔬菜大棚搭起了简易法庭。
法官利用休庭间隙,以案说法,巧妙的将庭审现场变成普法课堂。“现场说法,通俗易懂,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普法活动,我们都很愿意参加。”刚旁观完庭审现场的村民张某意犹未尽。
开展巡回审判,把庭审搬到社区、农村牧区,在审理案件的同时,扩大了法制教育的覆盖面。全区法院坚持执法普法相融合,大力推进司法公开,通过庭审现场直播、法律文书上网公开等多种方式,把司法的过程变成普法的过程。
推陈出新
“花式普法”接地气
开设官方微博、开展模拟法庭……记者了解到,传统的普法方式以外,各地法院在法治宣传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花式普法”,用群众更易于接受的形式普法,取得良好效果。
“国有法来家有规,不懂法来要吃亏。宪法好比是母法……”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法治宣传乌兰牧骑在白音察干镇表演时,众多村民赶来围观。“我从小喜欢看戏,现场看更加热闹,这戏里还有大道理哩!”看完二人台小戏《赌患》的村民张胜利感叹道。
全区各级法院充分利用案例库 为法治乌兰牧骑提供信息和素材,创作更多法制类题材作品,通过法治乌兰牧骑送文化下乡、送法下乡,增强群众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全区各级法院还注重加强新媒体普法宣传资料库、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更好地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客户端开展宣传活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李敬国介绍说。
日前,北方草原民族法律文化展室在通辽市开鲁县人民法院揭牌,标志着全区法院系统首个集中反映民族法治文化的展馆基本建成。展馆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了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法治沿革传承历史。
“建设这个展馆,不仅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服务法治实践,还加强了普法宣传,增进民族地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同与信仰。”开鲁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包树海说。
2021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的起始之年。全区各级法院坚持审判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弘扬法治精神,努力营造人民群众积极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