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审旗

樊振玉:一人富不算富 大家富才安心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国萍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莺飞草长的季节,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大石砭村六社,更是一派春意融融的景象。去年自产的玉米秸秆经过处理,变成了青贮饲料,整齐地码在储藏间。靠着平坦的玉米地,几栋牛棚十分显眼,健壮的牛儿正悠闲地吃着饲草,偶尔几声哞哞的叫声,与粉碎饲草的机械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乐章。

  抚摸着温顺的大牛,端详着萌态的小牛,今年63岁的樊振玉幸福感满满。他养的30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刚刚生下了几头牛犊,个个长得可爱壮实。

  2013年初,樊振玉意识到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决定从城里返回家乡,依靠自家的耕地,大搞养殖业。说干就干,筹资金、平耕地、建棚舍、买种牛……前些年虽然在城里挣了一点现钱,但是平整土地就要投入20万元,当地老乡都说老樊傻,用这些钱养老都够了,万一养殖遇到风险,就血本无归了。可樊振玉有自己的主意:要走“以种定养、以养促种、过腹还田、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路子。

  “刚开始土地贫瘠,根本产不出多少饲草料,再加上养殖经验不足,走了不少弯路。那时候我基本和牛同住,很辛苦,但是收效却很低。”樊振玉对往事不堪回首。

  通过几年的摸索,樊振玉坚持走的“种养结合、自繁自育”的优势愈加突显。“以自种的青贮玉米来喂牛,发酵的牛粪又能成为玉米生长的优质肥料,这样的种养模式,既让土地‘活’了起来,又增加了收入。现在我有180亩水浇地,每年都种玉米,养着300头肉牛,年出栏50多头。” 樊振玉乐呵呵地说。而在肉牛品种的选择和改良上,西门塔尔牛一直是他最认可的,肉质好、疫病少、好喂养。

  如今,樊振玉的日子越来越好,两年前花40多万元盖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新房,还换了新车、翻新了牛棚、添置了机械化喂养设施,自己也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能有今天的好生活,不仅靠自己奋斗,更重要的是有国家的好政策。”樊振玉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乌审旗大力培育“牛经济”,基本形成了集牧草种植、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牛产业链。而无定河流域作为乌审旗肉牛产业核心区域,当地旗委、政府围绕把乌审旗建成内蒙古西部高端优质肉牛基地这一目标,不仅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养殖模式,还引进优质肉牛品种,同步加大本土肉牛改良力度,推动了肉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家顶梁柱的樊振玉虽然瘦瘦小小,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小人物”,浑身却散发着一股积极向上的气息。2020年7月,樊振玉注册成立了乌审旗圪针卯振玉养殖专业合作社。2021年6月,他又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辛家营市场开设了“羊大牛牛羊肉门店”直销点,直接销售自家的牛肉。

  作为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樊振玉看来,一人富不算富,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要走种养结合的路子。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将村民们都带动起来,愿意自家养殖的,可以提供技术,没有经济条件的,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就能脱贫增收。当然,时下最困扰樊振玉的,就是周边没有一个正规的肉牛交易市场,离得最近的交易市场也要跑到山西、通辽等地。因为市场销路不畅,产出的好牛肉很大一部分利润都被“二道贩子”挣了。如果当地能建一个肉牛交易市场,就彻底解决了养殖户难买难卖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社会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鄂尔多斯
【云听】
【云集】
“自助服务全天化”挺便捷
科学谋划备耕忙
樊振玉:一人富不算富 大家富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