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速读〗

  本报12月13日讯  (记者  韩雪茹)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近日,兴安盟启动肉羊良种推广与精准饲喂配套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将有利于加快农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发展。

  启动会上确定了项目研究内容、任务分配及推进时间节点,还针对沙果落地果作物秸秆制作生物发酵饲料示范推广项目和水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了探讨。该项目可实现优质肉羊种质资源快速扩繁和减排固氮,是肉羊养殖“养”这个重要环节的前移和探索,将为肉羊养殖效益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肉羊养殖业的系统性革新,具有一定的行业指导意义。

  本报呼和浩特12月13日讯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局获悉,“十四五”以来,北京市、门头沟区共计向呼和浩特市投入援助资金8640.54万元,围绕产业就业、智力支援、医疗教育、民生保障、消费帮扶等重点工作,实施项目64个,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呼和浩特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大力发展燕麦、马铃薯、大蒜、雪菊、蛋鸡、中草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延伸补足产业链条。2022年,呼和浩特市与北京市28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种植养殖业、饲料加工、新能源基地、光伏产业、干细胞产业等领域发展,并成功引进北京市2家农业企业落地武川,全面推动区域协作向纵深发展。此外,呼和浩特市通过搭建技术交流、业务协作平台,深入开展医疗、教育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北京市选派专业技术人才21人,为武川县教育、医疗、农技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援助,目前已培训技术骨干300余名。(阿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乡村振兴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公益广告
〖看台〗
科技赋能 盐碱地变身丰收田
变废为宝 “秸”尽所能
银行“能人”来驻村
〖速读〗
新农村有了新“标配”
用好特色资源 做好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