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互换沦为“互算”

  ◎杨玉龙

  凭借相互的信任、对异地特产的期待、打开快递的惊喜……“互换特产”近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流行起来。不过,当一些人沉浸于“互换特产”所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吐槽起自己上当受骗的经历。一时间,引发了各方关于诚信与风险的讨论。

  所谓“互换特产”,是指陌生网友之间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它本质上是一种线上陌生人社交衍生出的新模式。此举迎合了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一族。“互换特产”的兴起,让人们既可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礼物、品味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也省去了往返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还能结识新朋友。看似简单的特产交换,如同冒着热气的“信物”,打开了人们对远方的想象。

  互换特产,主打的就是一份信任。正如网友所言,真诚信用才是必杀技,大家都希望寄出时的期待与收到后的欢喜成正比。倘若各打自己的小算盘,甚至不择手段套路对方,不仅个人有失诚信,也不排除会出现“地域黑”的纷争,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传递信任比交换特产更可贵,互换特产就须以诚意为先,“互相算计”只能是互相伤害。

  从法律层面来讲,行为不当也可能会触犯法律。有律师表示,虽然特产交换属于个人行为,但如果行为人对多人实施了同样的欺骗行为,且达到了“金额较大”的程度,就有可能涉嫌诈骗。“如果金额达到了,或者是食品安全出了问题,有可能涉嫌其他的刑事犯罪。”基于此,更需要互换特产参与者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互换特产时,同样须引起警惕的是,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陌生网友中,难免会存在别有用心者。真心实意的特产互换,换来的也可能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模糊处理收件地址,提供快递自提点或快递柜的位置,或运用化名作为收件人名称等,这些防范措施不可或缺、尤为必要。

  当然,诚意满满的互换特产的确可以带来共赢。有参与者就表示,在与网友“互换特产”的过程中,自己不但吃到了从未见过吃过的各地美食,还在工作之余,为生活增添了些许惊喜,结交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真诚。若所有参与者皆能如此,以用心换惊喜、以真诚换共赢,岂不是乐事一件?

  从某种角度而言,互换特产未尝不是人们对真诚与信任的渴望。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特殊社交方式,尽管有着个别不和谐的音符,但更多的是惊喜与共赢。只要人人都守信用、讲诚信,别让互换沦为“互算”,那互换特产就能够持续走下去、火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7版:乌海
   第08版:出彩
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把“流量”变“留量”
不让老实人吃亏
解决住房困难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别让互换沦为“互算”
批评当于“短”处发力
土特产“触网”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