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稻花香里,来一场秋的“蟹”逅

本报记者采访中展示稻田螃蟹。 翁牛特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建新 摄
  □本报记者  魏那  王塔娜

  “什么,咱翁牛特旗也产螃蟹吗?”

  “没错!就在稻蟹共生试验田。”

  9月23日,记者来到翁牛特旗海拉苏镇稻蟹共生试验田,放眼望去,一派丰收景象。

  稻田里,饱壮的稻穗泛黄低垂,一只只活泼矫健的河蟹挥动着蟹钳“横行霸道”。看到有人过来,小河蟹们迅速狡猾地潜入水中。合作社负责人谷金雷以闪电般速度按住一只河蟹,随后麻利地从地上捡起来。

  “你看这河蟹多肥呐,足有3两!刚买回时还是扣子大的蟹苗,现在都长到拳头大了。”谷金雷说,今年他种了500亩水稻、养了14000多斤河蟹。他多次赴外地学习,慢慢摸索总结稻蟹共生的经验,成为镇里稻田养蟹“第一人”。

  前来买河蟹的人络绎不绝,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谷金雷在3个小时内卖了近300斤河蟹。“他家的河蟹肉质肥美,蟹黄饱满,我是吃上瘾了!”前来购买河蟹的海拉苏镇居民代军在一旁说道。

  “再有一周左右,我们开始收割水稻。今年水稻加养蟹,一亩地能增收1000元左右。”■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谷金雷说,自家的稻米每年也供不应求,还未成熟时,就已被预购一空。不打农药,以有机肥为主,让谷金雷除了收获肉质肥美的河蟹外,还种出了绿色优质水稻。

  “现在,我们掌握了新的养殖技术,成功培育出6000只扣蟹,以后不用去盘锦购买了。明年,我要把‘稻蟹共生’试验田规模扩大至800亩,继续带动合作社社员扩大增收。”谷金雷信心十足地说。

  “稻因蟹而优,蟹因稻而贵。”海拉苏镇镇长朝格吉乐图对这种新型“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赞不绝口。

  朝格吉乐图说,海拉苏镇是赤峰市“红山稻”最大的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达8万亩。秋收后,他们将按照稻蟹种养的标准完成万亩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前期准备工作,2024年全面实施万亩稻蟹种养田项目。

  翁牛特旗地处西拉沐沦河南岸,虽然有大片沙漠,却来水充裕,日照充足。这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目前,种植水稻面积超过20万亩,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出彩
我区下达43.87亿元农保保费补贴资金
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先锋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千年“中国豆”引发的时代文化脉动
王莉霞主持召开专题会部署 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六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2023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出炉
自动驾驶现身康巴什街头
乌海以节为媒小葡萄走向大舞台
稻花香里,来一场秋的“蟹”逅
加快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