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把握北疆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核心提示

  ●内蒙古地区积淀的厚重历史底蕴和丰富红色资源,是实现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沃土,是北疆文化应时而变、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升华,是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内在动力,也是北疆文化能够繁荣发展的驱动力

  ●推动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高晓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特质。正是因为具有创新性,北疆文化才能够与时代同步,才能持续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

  应时而变是北疆文化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发展五千多年的文明,就是因为中华文明蕴含着应时而变的创新思想,能够做到与时偕行,积极主动汲取时代精华,从而历经时代变迁、风云变幻仍然绵延不绝、永葆活力。可以说,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自我更新的过程,这也赋予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北疆文化植根于中华文脉,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与时俱进、应时而变的创新品格和不惧时代挑战、勇于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在北疆地区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匈奴、鲜卑、乌桓、柔然、回鹘、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多个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局部或大一统王朝,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与之相应的,这些民族创造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互鉴融合,并与其他民族文化一道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篇章,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生动实践和革命精神,赋予了北疆文化鲜明的红色底色和时代色彩,为构建北疆文化提供了系统的文化架构和明确的价值追求,铸就了北疆文化的时代内涵、精神标识和强大内聚力。回顾我们党在内蒙古地区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内蒙古地区积淀的厚重历史底蕴和丰富红色资源,是实现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沃土,是北疆文化应时而变、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

  融合创新为北疆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内蒙古被誉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展现了北疆地区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形象,也深刻体现了生活在北疆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守卫、建设祖国边疆的豪迈气概,生动展现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英雄史诗《江格尔传》《格斯尔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宝库;流传千年的《敕勒歌》,将北疆地区质朴宏大的格调与南朝严格的声律句法完美融合,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例证;元曲的繁荣,更离不开北疆地区各民族的贡献。还有二人台、漫瀚调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都是生活在北疆地区的各族人民在坚守中华文化根脉的基础上,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共同培养、浇灌出的民间艺术之花。

  我们党注重发挥文化凝心聚力、育人铸魂的重要作用,团结和动员各族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1946年4月,内蒙古歌舞团(原内蒙古文工团)刚成立时的280余名演职员中,就由十几个民族的人员组成,其早期表演的歌舞,如《鄂伦春舞》《牧马舞》《达斡尔舞》《牧人之歌》等都是各族人民艺术家的伟大创造,体现了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唱出了北疆儿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同心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留下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历史佳话;各族人民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不断为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回溯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发展史,在中华文化的持续浇灌下,吸收互鉴、紧跟时代、融合创新伴随始终,随着时代发展呈现不同样貌,不断吸纳新的时代精华。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创新,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互相靠近,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对话,逐步形成富有时代性、创新性的北疆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推动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升华,是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内在动力,也是北疆文化繁荣发展的驱动力。近年来,内蒙古从开发数字化应用及文创产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到立足中华审美风范,让优秀作品竞相涌现,再到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中发展,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激活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就是按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要求,立足内蒙古的历史和现实,对北疆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内蒙古历史文化厚重,人文资源丰富,辽阔大地上多彩纷呈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就是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为提升内蒙古的正面形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推动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要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住“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就是要按照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汲取智慧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基础上,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特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北疆文化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北国风光
深刻把握北疆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坚持系统观念 扎实推进北疆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