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林格尔县

创城让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到”

  □本报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王效平

  干净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车流、环境幽雅的小区……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魅力之城,一次次完成蜕变、一次次茁壮成长。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始终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创城育民”的工作理念,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市民文明素养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市的文明底色更足更亮。

  和林格尔县建立了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牵头、30名县处级领导分片包联、86个单位下沉小区推进创城工作的联动机制。按照“小事网格管、难事片区办、大事常委会研究”的原则,推行“一线抓、街巷转、就地管、当场办”的工作方法,实现问题尽快尽力解决。

  全力开展“文明早行动”,形成了全县一张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广大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向、广泛参与,奏响创建工作“大合唱”。同时加强督导考核,采用“日督查、周督导、月通报”机制,及时通报各社区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晒成绩、找不足,倒逼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并针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进行全面的任务分解,将考核任务细分到每个行业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实现创城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道路修好了,楼道干净了,我们这个老旧小区又充满了活力。”说起小区提质改造后的变化,家住城关镇家属楼小区的居民齐厚堂满脸幸福。

  自吹响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号角以来,和林格尔县牢记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的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实事办理加速,群众呼声有应。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着力解决市民反应强烈的停车难、如厕难、充电难等民生实事。

  利用城区零散用地,新建停车场4处、施划小区机动车车位300个、非机动车车位100余个;打通新华西街“断头路”、改造7条街道地下管网、硬化400多条小街巷,建设小微绿地6处、口袋公园4个、主题公园1个;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引入社会资本,在小区安装集中充电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实惠的充电服务;理顺“空中蜘蛛网”,共整治“飞线”415处;新建“零工家园”,免费向社会提供零工求职招聘信息登记和发布服务。

  一项项创建行动在时间的生动注脚里、在市民的美好期待中落实落地,创城不仅让变化“看得见”,还让幸福“摸得到”。

  “在配电箱上彩绘公益广告,不仅扮靓了城市,还传递了正能量。”在外环路沿线,老旧配电箱旧貌换新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融入了街头巷尾,赢得了市民称赞。

  走在城关镇的大街小巷,设计精美、主题突出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引导市民在细小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随着城市环境越来越美、文明氛围越来越浓,居民们也自觉加入文明宣传员的队伍。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过马路请走斑马线,注意安全!”……在城关镇处处可见忙碌的“红马甲”。

  他们在路口,举着小红旗,劝导不文明现象;在街道,清理楼栋小广告,慰问困难家庭;在社区,关爱留守儿童,陪伴空巢老人。他们年龄、职业各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截至目前,和林格尔县组建志愿队伍309支,注册志愿者达到12593万名。当文明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一座城市才真正拥有文明底色。满城跃动的“志愿红”,正是这座城市文明画卷中亮眼的一笔。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

  近年来,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小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为主要形式,和林格尔县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同时,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活动,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以先进典型引领文明新风,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

  一座幸福城,处处文明风。如今的和林格尔县,文明已经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市民的日常行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思·享
   第06版: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特刊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乌海
   第09版:旗县融媒
   第10版:民生
   第11版:北国风光
   第12版:文艺评论
创城让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到”
保供电护万家灯火
节后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为年轻干部“补钙蓄能”
民俗盛宴‘热辣滚烫’
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
打通精细化治理“最后一米”
社区有了免费自习室
冷极村里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