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辽

以滚石上山之力全面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库伦旗乡村新貌。 张启民 摄
探索推广“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的光伏+治沙模式。张启民 摄
通辽小苹果又名锦绣海棠、鸡心果,种植面积达到30多万亩。张美娜 摄
防沙治沙成果显著。张启民 摄
生态建设见成效。张启民 摄
在流动沙丘上设置草方格沙障。贾雪 摄
收割羊草。杨雪 摄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现场观摩。李秀峰 摄
经过治理,库伦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绿意盎然。张启民 摄
  □郭洪申 杨永娜

  在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乃林嘎查沙地综合治理区,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平整土地、挖树坑、运稻草;人们分工合作,捆稻草、埋沙障、植苗木,整齐的草方格在沙丘上逐渐铺展延伸,方格中,点点新绿带给沙地无限希望……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鏖战正酣,在以年均综合治沙200万亩的速度推进,计划到2030年全面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并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辽市坚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考量和工作部署,充分认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主动作为、立即行动、紧抓实干,切实把主战场、主阵地的责任落下去、工作做扎实,稳步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2024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林草建设任务为400万亩,其中,“千万亩综合治沙工程”100万亩,“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150万亩,“千万亩草原巩固提升工程”150万亩。截至目前,全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林草建设任务完成245.05万亩,完成率为61%。其中,“千万亩综合治沙工程”57.1万亩、完成率为57%;“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102.71万亩、完成率为68%;“千万亩草原巩固提升工程”85.24万亩、完成率为57%。

  经过40多年的接续努力,全市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缩减”趋势。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主战场、主阵地,通辽市治沙工作已进入成果巩固、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摸清底数、谋实举措、定准目标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三北”工程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的思路,利用8年时间,布局南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核心区、北部生态保护修复区、中部农业节水生态巩固提升区三大战区,2023年至2028年为建设期,2029年至2030年为巩固提升期。实施“五个千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966.94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对已经得到基本治理沙地中的969.85万亩林地进行巩固提升质量;对固定沙地及有明显沙化趋势中植被相对较好的975.67万亩草原进行草地群落结构优化,并围封保护集中连片的中度或重度退化草原;对沙地内1066万亩耕地进行节水改造提升,优先将其中的687.1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对北部草畜平衡区实行休牧轮牧政策,发展半舍饲养殖业,在沙区严格执行全面禁牧制度,发展舍饲畜牧业,全市舍饲半舍饲牛羊养殖规模达到千万头以上。

  坚持党的领导 扛起责任抓住机遇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全市沙地面积4104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1/2以上,其中未治理沙地面积996.62万亩,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主阵地,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宝贵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通辽市共实施了六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市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8.9%提升到现在的19.47%,综合治理率达到75%,改写了昔日“沙进人退”的历史,实现了“绿进沙退”的总体逆转。40多年防沙治沙的艰辛历程和斐然成绩,真正体现了通辽市各级党委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为民情怀和万众一心治沙害的顽强意志。虽然过去的防沙治沙成果令人瞩目,但是市委、市政府也深刻认识到当前防沙治沙工作正处在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新阶段,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必须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防沙治沙工作始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筑牢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根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启动以来,市旗两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转化为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绿色引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20多次召开相关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北”工程建设和沙地治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谋划、安排部署、调度推进“三北”工程,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打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印发了《关于推进“三北”工程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实施意见》,拟制定印发《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实绩考核范围,把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场、嘎查村,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落实、逐级进行考核,严格奖惩制度,形成守土有责、奖功罚过机制,以“四级书记”打头阵确保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始终高位推进。

  发扬斗争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积极营造干部群众同题共答、实干奋进、紧抓快办的浓厚氛围,高质量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的“时代考卷”。

  坚持因地制宜  科学施策紧抓实干

  在全面摸清沙地底数和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把科学规划作为行动先导,编制了《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坚持“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的思路,按照三大战区布局,聚焦沙尘入京和风沙危害两大重点生态问题,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根据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总体时序进度和质量要求,科学细致地确定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五个千万工程”,发展“五大生态产业”,力争实现“五大生态治理目标”。

  紧抓快干实干稳步推进。坚持抢先抓早,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落实落细沙地治理任务,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提前编制作业设计和方案、储备种苗,多渠道筹措启动资金,统筹使用以往年度闲置、结余、结转资金,发动农村牧区集体合作组织、农牧民群众、国有林场施工队、本土国有企业、造林种草大户等多元化力量参与到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坚持点线面结合,平铺推进,采取埋设植物再生沙障模式,把全市1万多个300亩以下没有治理的零散点尽快消灭掉。坚持抢抓时间、倒排工期、挂图作战,2023年以来,全市已完成沙地治理200多万亩,其中2023年依托山水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以及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项目和自治区财政造林绿化项目,完成科尔沁沙地治理面积110万亩。2023年分别召开了全区和全市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现场推进会。今年从3月16日开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从南向北陆续开工建设,逐渐掀起热潮。

  总结推广应用有效技术和模式。在多年的治沙实践中,广大干部群众创造出了网格固沙、以路治沙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治沙模式,如奈曼旗创新“以路治沙”模式,通过修筑穿沙公路,优先治理公路两侧沙地,并逐步向腹地延伸,累计修通穿沙公路9条、384公里,完成沙地治理30万亩;库伦旗采取埋设生物沙障、再种草灌、后植樟子松的固沙方法,系统治理流动沙丘;科左后旗首创“深栽浅埋”植树技术,探索保活造林机制,极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实践证明,防沙治沙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既要讲究科学方法,又要搞好机制模式创新。

  把量水而行作为刚性约束。按照“四水四定”原则,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注重选育耐旱乡土树种草种,统筹推进千万亩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建设和水价综合改革,推广集水节水造林种草、农田高效节水等技术措施,科学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最大限度减少取用地下水。

  把分类治理作为推进路径。既注重总结推广历年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又善于运用先进创新技术,坚持因害设防、量身定制,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和乔灌草相结合原则,科学选择林草地恢复模式,不断提升治理质效。如对以流动、半流动、半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化土地,坚持主动出击,采取营造锁边林与建植物再生沙障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封禁保护措施,以植物自身发育形成沙障群落,加速植被恢复重建,增加固沙植被稳定性,阻止沙地扩展蔓延;对植被稀疏的固定沙地,运用“造封飞、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模式,采取营造防风固沙林带林网、人工补播草种等方式增加林草植被,降低土地沙化区域土壤风蚀量;对沙化耕地进行节水改造提升,大力推广以浅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积极发展旱作农业,运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减轻风沙影响,减少水土流失。

  坚持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合力推进  

  科尔沁沙地的治理史,也是一部通辽干部群众同风沙抗衡的斗争史。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累计投工投劳折资占治理工程总投资的近一半,涌现了席宝力皋、宝秀兰等一批“敢叫沙海变绿洲”的植树治沙模范,社会各界人士和公益组织累计向生态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真正体现了党建引领、全民动手、社会参与、协同共建的团结奋斗精神。多年的防沙治沙实践证明,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光靠政府唱“独角戏”还远远不够,必须建立全民参与工作机制,充分组织发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农牧民等力量,打一场防沙治沙人民战争。

  推动政府由“大包揽”向“做主导”转变。围绕解决好“钱从哪里来”这个最大瓶颈,在争取国家投入的基础上,多方争取、多元投入。一方面紧密结合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目标任务和建设布局,谋实谋细生态建设项目“大盘子”,形成年度项目清单,多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确保重大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创新治沙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采取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方式参与防沙治沙,主动引导社会资本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投入,形成聚金治沙强大合力。

  推动群众由“背手看”向“主动干”转变。拟制定印发《通辽市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若干措施》,从防沙治沙争取项目和资金激励约束、奖惩、地块落实、压实土地承包单位和个人保护治理责任、绩效评价、义务植树履职尽责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为引导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合作组织积极参与防沙治沙,推行以工代赈、先建后补机制编制了具体操作流程。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思路,大力借鉴推广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模式,结合推进“三变”改革,鼓励农牧民通过多种方式直接参与防沙治沙、后期管护和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既治沙又致富。

  推动社会各界由“投资金”向“聚合力”转变。支持企业及社会资本以投资建设林草沙产业基地等形式参与防沙治沙,加强与国企、央企合作,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公益性治沙活动,动员鼓励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参与防沙治沙。科左后旗100MW光伏治沙储能项目采用太阳能发电+生态治理+储能系统相结合的牧光复合模式,完成综合治沙0.5万亩,实现了“给一片沙地、还一片绿洲”的目标。

  坚持建管结合  强化保障扩大成果  

  “三分治、七分管”,充分体现了治沙后期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同时,牢固树立保护建设并重原则,严格落实“四级林长”责任制,从严从实执行禁垦禁牧政策,动真碰硬查处破坏林草资源问题。

  坚决用最严密的法治体系护佑绿水青山。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辽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并准备颁布《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决定》。市政府组织编制了《通辽市“十四五”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及配套政策,依法规范沙地治理和资源保护利用。

  坚决用最严格的制度机制护航美丽通辽。健全完善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推深做实林长制作为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禁垦禁牧制度。市委组织开展了林长制工作专项巡察,通过专项巡察、严格执纪等措施,压紧压实从各级林长到基层护林员的责任,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坚决用最严肃的监督执法守护生态颜值。加强林草执法队伍和基层执法力量建设,构建属地党委及政府、纪检监察、公检法司、林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常态化整治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针对毁林毁草开垦高发势头,各级各部门分区包片严看死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垦禁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林草湿资源保护严格规范林间种植行为的指导意见》《关于严格用地分类管控加强违法用地整治的通知》《通辽市破坏林草湿资源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对破坏生态红线、乱开垦、滥放牧和违规占用林草资源等行为下狠手、出重拳,为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绿富双赢

  合理开发效益最大化  

  防沙治沙是生存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既算生态账,也算经济账,努力形成“三效统一”的良性循环。探索产业化治沙新路径,推进思想认识由“沙害”向“沙金”转变,坚持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积极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延长产业发展链条,为沙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发展以特色种养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因地制宜选择生态与经济兼顾型树种草种,在沙化比较严重区域加大柠条种植比例,在退化草原区域适当补播羊草、披碱草,在增加林草植被的同时,也可为舍饲养殖业提供饲料保障,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互利互补;在比较平缓、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适度规模发展以“塞外红”苹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基地;以文冠果、榛子、仁用杏为主的木本粮油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林间、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和养禽等特色林下经济,全市利用林间空地建设中蒙药材基地已达30多万亩。

  大力发展以林草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充分利用林草沙资源,不断发展壮大林草产品加工产业。推进木材加工产业发展,促进木材加工产业升级改造。推进果品特别是“塞外红”苹果由单一生产销售鲜果向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增值转变,积极引进以中小型苹果、葡萄、沙棘、仁用杏、榛子、文冠果、元宝枫等为主的林产品研发和深加工项目,使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塞外红”苹果果酒系列产品深加工已经试生产;大力发展以柠条为主的灌木饲料、羊草为主的优质牧草和中蒙药材加工产业。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治沙”产业,2024年,在科左中旗、扎鲁特旗实施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增风电光伏装机规模110万千瓦,通过就地治理和异地治理完成综合治沙16.4万亩。

  积极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依托沙漠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草原公园等特有的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结合“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及“全域自驾游”,以国省干道为纽带,打造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宝古图国家沙漠公园—青龙山洼;银沙湾国家沙漠公园—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旦塔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阿古拉自治区级湿地公园—努古斯台森林景区;乌斯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吐尔基山森林公园—通辽市森林公园—莫力庙旅游区;孝庄园—哈民遗址—珠日河疏林草地—荷叶花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伊和林—海日罕林场—扎鲁特山地草原—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霍林郭勒山地草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辽市广大干部群众将坚决扛起防沙治沙政治责任,坚决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早日恢复科尔沁疏林草原自然景观,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8版:理应如此
以滚石上山之力全面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