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颠覆传统,变不可能为可能

二十家子村种植模式的两次创新

  □通讯员  周秉信

  土地所处的纬度,决定光照时长,光照时长决定着气温,而气温是决定种植作物成熟的关键因素。赤峰市宁城县地处北纬41度,一年无霜期在110至140天区间徘徊。

  位于桃图山下老哈河畔的宁城县二十家子村,人均可耕种的水浇地面积约1.5亩。固定的地理位置,固有的土地面积,在这不可变更的自然环境下,二十家子村在大田种植上颠覆传统的种植模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历经两次创新,形成了春小麦下茬裸地蔬菜的两季种植模式。

  二十家子村水浇地种植粮食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但小麦来这里落户的历史并不久远。三十多年前,村民们只是在村前村后小地块园田式种植小麦。由于受种植面积的限制,白面还是没有脱离罕见的身价,小麦种植仍然是这里的“一桩难事”。

  这时候,一顶草帽,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时任宁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的乌瑞翔蹬着自行车来了。村民们熟悉乌主任,更喜欢他肚子里的农业技术知识。乌主任与二十家子村的紧密联系,是农业专家与农民的融合,是科技下乡和科技服务农村的一个缩影。

  1996年,在乌瑞翔的指导下,当地“双千五田”立体栽培大面积推广应用,6垄小麦2垄玉米的精细化麦粮套种模式出现在二十家子村,小麦生产步入了优质、高产、高效的快车道。

  精细化套种的两垄密植玉米,在小麦收割之后体现出通风透光的边行优势,杆粗叶宽,挺拔向上。到秋,细心的人们把土地面积与夏秋两季收获的粮食进行计算,在精细化一亩地面积内套种部分的玉米等于单种一亩地玉米的产量,结论是:小麦白得。

  这种模式沿用几年后,小麦玉米套种的弊端凸显出来:农机利用率低,小麦收割费时费力。原来,套种小麦收割根本用不上收割机,村民们只能用镰刀割麦,上面太阳烤,下面麦芒扎。从地里往外扛麦子,等于是摸索着前行,遇上雨天更是糟心,一不留神就一脚踩进泥坑里。还有,边垄的小麦受玉米“欺负”,对小麦产量也有影响。视地为宝的人们,眼看着一条子地就那么撂着,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这时候,村里一群四五十岁的农民站了出来,他们把从农业科技进村大课堂培训得来的知识和多年种植实践经验相结合,带头在2023年进行第二次创新——搞适合春小麦生长特点的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种植的特点是面积大了,播种机、收割机和小麦下茬翻地的大型农机作业自如。在规模化的麦田里,小麦长到一拃多高,5月的风吹来,绿浪翻滚,一个大波浪接着一个大波浪,很是壮观。

  可农户没心思欣赏绿色的波浪,在小麦种植的各个时节,他们关注着茎够不够粗壮,该追多少肥,营养跟不跟得上……可喜的是,到了麦黄时节,连着片的金色给农户一年的辛苦画上圆满的句号。赤峰此时恰逢入伏前的干旱少雨期,大型收割机几个来回,麦粒成了袋中之物。

  大片小麦下茬,二十家子村有光照、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优势,裸地蔬菜有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据种植户估算,规模化春小麦和下茬裸地蔬菜一亩地顶传统种植两亩地的收益。

  今年3月下旬,二十家子村小麦开犁播种,宁城县农牧局粮油作物站站长曲晓波把春小麦顶凌播种的高产经念到地头。农户底气十足地估算,小麦一亩地打800至900斤,7月份小麦下茬再种辣菜,亩产5000多斤,一亩地将收入3000至3500元左右。“今年春小麦规模化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余亩。”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林说。

  二十家子村是创新推动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粮食产量高了,种植结构更多元了,二十家子村田间地头的“创新”之风把富裕吹进了农民家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盟市专线
“四普”一线有科技狠活
六大举措守护师生“舌尖安全”
内蒙古非遗文创亮相黑龙江
“潮”玩老街,品味古韵
阿拉善定远营书香浓郁
档案怎么查用?方法在这里!
二十家子村种植模式的两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