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斗艳,最美不过青花瓷。元代,青花以鲜明的蓝白效果、豪迈大气的造型、多元文化的融合,再加上优质的胎土釉料,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时代,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元青花家族的知名度很高,一方面是因为颜料钴为进口原料;另一方面,青花瓷是典型的外销瓷器,出口中东、东南亚等地。我便是元青花最好的诠释。
我的全名叫“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瓷罐”,因为个头大,人们也称我“大罐”。说起我,现代人常用“器形大、工艺妙、保存完好、国内罕见”来形容。我是内蒙古出土的最大的一件元代青花瓷器,身高28.1厘米,口径20.5厘米,腹径34.5厘米,底径19.3厘米,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走过700多年的岁月。
700多年前,画师为我做“纹身”时,可谓费尽心血。我的颈部是一圈缠枝栀子花纹,肩部是缠枝莲花和石榴花相间的纹饰。腹部是我全身的C位,当时,画师一手执笔,一手托着颜料盘停顿片刻,一气呵成,绘出富丽的缠枝牡丹纹。画师还在我的下腹部绘制了一圈卷草纹,再往下是仰莲瓣花纹,各种图案之间以两道弦纹为界。
大家可别小看这些缠枝纹,它又名“万寿藤”,因结构连绵不断、委婉多姿,所以有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吉祥寓意。缠枝纹用于瓷器,第一个“吃螃蟹”的便是元青花。
如果细看,你会发现我身上青花积青处有零星的呈黑灰色或黑灰略带褐色的小铁斑,这是苏麻离青的印记。苏麻离青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独有的一种矿物质钴料,稀少而珍贵,在元代被奉为至宝,专门用于官窑中青花瓷器的描绘。苏麻离青含铁量高,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会出现四氧化三铁结晶斑,我身上的小铁斑就是这样来的。
在我的底足,胎釉接合处从瓷釉边缘渗出一线火石红,这是使用元代特有的麻仓土的痕迹。麻仓土是优质高岭土,因产于江西景德镇麻仓山而得名。从元代开始,麻仓土用于青花瓷的胎体制作,是元代的“御土”。麻仓土因含高铁成分,烧制成瓷器后,瓷器的底足、胎釉接合处、露胎处,有火石红的痕迹。
我本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但是却出土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原来,燕家梁位于阴山要冲昆都仑口的南侧,在元朝时是一处商贾辐奏、轴轳千里的繁华市镇,南来北往的茶叶瓷器、丝绸布匹、皮毛药材等货物均要在燕家梁地区进行交易或中转,是黄河几字弯顶部名副其实的水旱码头和重要驿站。元朝末期,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居住在燕家梁地区的富商避难离开时,就地埋藏了不方便带走的值钱器物,我也夹杂在这些器物中。数百年后的1972年秋天,燕家梁有个小伙子整理农田时,无意间使我重见天日。之后,我在他家的躺柜上摆了7年,被包头市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员刘幻真慧眼识宝。1998年,包头博物馆成立,我入藏包头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