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轴轳千里燕家梁

  包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瓷罐,出土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燕家梁遗址于20世纪50年代被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发现。

  燕家梁遗址位于河套地区黄河几字弯顶端的核心地带,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和乌拉山分界的昆都仑河谷南口,是阴山以南黄河交通要道上的重要交通节点,元朝时期是一处重要水陆驿站。

  考古专家认为,元朝时的燕家梁地区属于中书省大同路管辖,这里因便利的交通条件及水陆驿站,发展成为一处繁华市镇,集商贸、驿路为一体,是沟通东西方、中原与漠北地区的重要通道。这里人口众多,商贾云集,各类生活用品十分丰富,其中瓷器是大宗。

  为了加强货物运输和经贸往来,元朝政府在重新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在全国建立驿站制度,设立各类驿站1500多处,形成以大都、上都为中心,辐射四方、连通各地的交通网络格局。元代从东胜州(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至应里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设置了10处水驿,燕家梁遗址是当时重要的沿河驿站之一。从东胜州经亦集乃路(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到漠北哈喇和林城(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的陆驿也经过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使燕家梁成为一座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繁华热闹的市镇,各地的商人在此住店歇脚、洽谈生意,南来北往的棉麻丝绸、皮毛粮食、瓷器茶糖等大宗商品都需要在此转运交易、运往各方。船帆林立、驼队穿梭的燕家梁地区记录着民族交往融合、商贸兴盛繁荣的历史印迹。

  2006年5月至11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对燕家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交错的道路、布局有致的房址,特别是在发掘区中部发现了保存较好的酒肆客邸区,结合墨书题记出现的“太和馆”“仁和店”“金瓶正肆”等内容分析,这一带当年应该是酒馆和旅店集中的地方,更证明了燕家梁地区当时的繁华。

  2013年5月,燕家梁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永晟  供稿)

  (本版支持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盟市专线
青胎素描慢拂弦
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结晶
内蒙古出土的最大元青花瓷
轴轳千里燕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