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繁北育耕耘忙

薛春雷(右)在试验田里观察作物长势。
移栽组培苗。
  □本报记者  韩雪茹  摄影报道

  走进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试验田,一株株玉米成行种植、整齐排列,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对从南繁基地组配的基础材料进行专业的技术流程处理后,获得组培苗,再把组培苗移栽到大棚中育苗、炼苗,最后移植到试验田中开展后续的育种相关工作。”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春雷说。

  南繁育种是作物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加速育种过程的同时,通过利用海南特有的高温高湿环境,还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播种了4000多份南繁后带回来的玉米重点育种材料。“我们把南繁和北育相结合,利用设计育种、生物育种相关技术进行玉米种质创新与优质、高产、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亲本扩繁等工作,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加速推进优异种质创新。目前,已经审定了多个内单系列新品种,多个新选育的优势组合在国家与自治区的区域试验中试验。”薛春雷说。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为切实发挥南繁基地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稳步提升基地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内蒙古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按照“一基地多点”的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办法,解决地少、分散、成本高等问题。到2025年,内蒙古计划建成1000亩以上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高水平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基本满足全区南繁单位的育种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盟市专线
30家企业入选内蒙古2023年度预制菜优秀企业
内蒙古打造兽医社会化服务升级版
我区首次使用智慧种植舱进行大麦苗草筛选
南繁北育耕耘忙
内蒙古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阿拉善盟提级发放首笔奶业振兴补助金
村企结对心连心 振兴路上手牵手
产业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