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和浩特“链”起“空天梦”

  □本报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刘军  杨彩霞

  6月的阿木古郎草原,迎回了携带月背“土特产”的嫦娥六号,这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内蒙古人再次亲历了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神舟”“嫦娥”都在内蒙古“回家”,也让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与中国航天事业结缘。从航天育种到“青城一号”卫星发射,再到布局未来产业,呼和浩特不仅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正在“链”起奋力攀登、筑梦苍穹的“空天梦”。

  5月21日12时15分,内蒙古航数科技主导研发的“青城一号”卫星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该卫星搭乘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多星”的方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呼和浩特市的 “昊天星座”计划正式启动。

  “青城一号”将广泛用于生态环境、农林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建设、文化旅游、应急防灾、林草等方面,为内蒙古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构建内蒙古航空航天产业,对促进我国航天数据创新应用以及空天科技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60年前,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进内蒙古、扎根呼和浩特,与北疆这片热土融为命运共同体。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享有中国航天固体发动机“摇篮”之誉的航天六院,在中国航天固体动力发展史上创造了以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发动机、EPKM、“巨浪一号”等为代表的无数个第一,获得我国唯一一块优质固体火箭发动机金牌,见证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跨越,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爱国奉献的历史壮歌。

  2023年3月25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批准设立。

  依托航天六院雄厚的技术实力、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配套能力,开发区将立足航天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承接布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项目和航天产业项目,建设国家航天动力防务装备高端智能制造集聚区。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建设有航天装备、商业航天、战略性新兴、沙良物流等产业园。

  2024年,开发区陆续开工建设产业三路、航天大道沙良物流园西段、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科技创新大厦、智慧园区指挥中心、北斗大厦、大东山库区、碳碳热场材料、F-12芳纶纤维扩能、天骄航空科普中心和培训中心、宏英智能储能设备制造和零碳产业园、赛盛硅业一期等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重点项目。

  在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基因与微生物联合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羊草、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等重要草种的收集工作。为找到更加抗寒、抗旱、耐盐碱高产的种质资源,科研团队选择了30个品种参与了航天诱变。

  “我们根据生产和生态修复需求,先后通过‘嫦娥五号’‘神十三’‘神十四’航天搭载,开展了包含野大麦、偃麦草、紫羊茅、黄花苜蓿、红豆草、蒙古冰草等在内的生态草、草坪草、观赏草三大类18份育种材料的航天育种试验。”■下转第6版  ■上接第2版   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科研部负责人刘亚玲介绍,“实验过程中,将太空诱变品种与其对照品种单株同期播种,观察植株的出苗、分蘖等情况,记录植株突变表型及突变性状,通过培育和跟踪筛选,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植株,创制抗逆、广适、高产等性状优良的新种质,为下一步新品种的培育及良种繁育奠定基础。”

  近年来,呼和浩特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目前,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积极谋划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

  1月22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举行投资环境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本次活动共有24个重点产业项目成功签约落户航天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000多亿元,涉及航天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北斗高分应用等8个领域。

  4月8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EPC建设项目暨产业三路管网、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航天经济开发区EPC建设项目按下“开工键”。

  4月9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在北京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与星河动力新一代商业运载火箭制造基地项目、国电高科卫星物联网星座项目、感知起源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生产制造项目、箭元科技不锈钢商业液体火箭制造项目、海穆康通航飞机生产制造项目、星捷科技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运飞船总装集成测试生产线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呼和浩特发展航天经济是有一定基础的,特别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呼和浩特未来在火箭制造、商业航空等方面有广阔的前景。”北京元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杨晓燕认为。

  作为投资机构,北京元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计划以航天六院固体火箭发动机产业为核心,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引进固体火箭、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飞行器复合材料等商业火箭发动机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企业,以股权基金牵引固体火箭发动机产业集群落地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

  呼和浩特瞄准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五大领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生物工程等未来产业。目前,已经布局了东方超算AI算力、韦加无人机智能制造、叁零陆零超级电容及软碳材料、华域干细胞生物技术等一批重点项目。

  从应用场景打造、产业链协作到政策加持,呼和浩特正以前沿技术的强力供给,构建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理应如此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类探月新一步 中国航天新起点
我国与奥地利开启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
村民喜提“年中奖”
雕塑馆里感受中华现代文明
呼和浩特“链”起“空天梦”
“神舟卫士”迎接嫦娥六号“回家”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
2024年内蒙古大学生“十佳校园歌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