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元“夜”态 引领消费热潮

在锡林浩特市马文化演艺厅,大型室内情景剧《蒙古马》精彩上演。 本报记者 毕力格巴特尔 摄
航拍镜头下的阿尔山市灯光璀璨。今年1月至6月,阿尔山市接待游客19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1亿元,同比增长1.3%。本报记者 王磊 摄
​游客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塞外塔拉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齐鸿雁 摄
“乌兰察布之夜”旅游休闲街区流光溢彩。该街区是乌兰察布市首座以精致国潮文化为主线,汇集古风古韵、现代文化、智能夜游、衍生文创、景观打卡等诸多元素的网红打卡地。王瑞成 摄
盛夏时节,游客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小吃街品尝美食。本报记者 王晓博 摄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在2024·乌兰毛都草原音乐节上,尽享音乐盛宴。7月17日至8月18日,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开启持续一个月的音乐狂欢,让游客们沉浸式领略草原与音乐碰撞的独特魅力。毕力格 摄
华灯初上,游客在呼和浩特市百年老街宽巷子拍照打卡。本报记者 杨林枝 摄
在赤峰市松山区第二届松山之夜美食节上,孩子们与舞狮队进行互动。本报记者 李雪瑶 摄
  □文/本报记者  白雪

  在凉爽夜风中畅快骑行、去人流如织的夜市吃一顿烧烤、约上三五好友在夏夜看一场演出……酷暑之下,避开白天的高温烈阳,清凉的夏日夜游成为文旅市场新宠,越来越多的夏日避暑新方式被解锁,层出不穷的夜游创新玩法在内蒙古各地精彩亮相。

  漫步在“乌兰察布之夜”旅游休闲街区,彷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古代画卷中,晚上7点半到11点,“敦煌鼓舞”“塞上琴弦”“唐宫夜宴”等20个主题演出不间断上演。行走在几米一景的街区内,穿着古装、头戴簪花旅拍的游客随处可见,作为文旅新型消费项目,夏夜旅拍成为新风尚。为提升游客体验感,今年“乌兰察布之夜”街区业态进行了升级,打造非遗传承、百年老字号、手工坊、文创等120多家商铺,让游客有了更多消夏选择。“乌兰察布之夜”自6月开街以来,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累计客流量超过107万人次,街区销售额超过500万元,极大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以及交通等行业经济蓬勃发展。

  白天逛景区、晚上看演出,已成为当下的一种旅行风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锡林浩特市马文化演艺厅,大型室内情景剧《蒙古马》精彩上演,现场欢呼声、掌声不断。《蒙古马》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探索演艺资源优势转化利用的一张北疆文化名片,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自2017年面向社会演出以来,平均每年演出90余天,每年演出近100场,接待海内外观众近50万人次。

  傍晚时分,在位于赤峰市红山区的花园胡同夜市,人流开始涌动。烤羊肉串、捞汁海鲜、特色炸串……美食摊位烟火气十足,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各色招牌光影交错,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赤峰市商务局依托各地夜市、美食街、特色街区等资源,融合地方特色美食,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建好“深夜食堂”,让夜生活“香气四溢”。

  丰富多彩的夜间经济消费业态,不仅让市民游客尽享欢乐时光,更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12210.79万人次,是上年同期的1.33倍;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1700.57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44倍,内蒙古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近年来,内蒙古在积极打造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出台政策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独具特色的“夜经济”正在点亮内蒙古新“夜”态,为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光添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乌海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多元“夜”态 引领消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