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国风光”风光无限

  □张锦贻

  岁月匆匆,几十年过去。但反映、抒写内蒙古大地景象、景致的文学副刊《北国风光》风采依然、光艳仍然。作者除了自治区内的各界人士,也不乏来过内蒙古的各地知名作家和各方面的作者。在现实观照中的视野随之拓宽,在多元探索中一直坚持创新。

  老作家创作不懈。想象力的丰富不减当年,发挥语言功底较为深厚的优势,积极倡导适应新时代、新观念,表达新颖、鲜活,使或长或短的作品都兼具鲜明的现代性和美妙的文学性,令人一读再读。如艾平的《无边的林海雪原》,作家写大兴安岭的冬天。无边无际树林的枝杈、枝头,各种各类大树的树冠、树梢,都被银白的雪花覆盖着、遮蔽着。但自然生灵,无论是奔跑迅速的狍子、驼鹿,还是细小至极的蚂蚁,都在这严寒酷冷的冰天雪地之中生存着、生活着,用它们独特的脚印、独有的巢穴,传递着它们的信息,表现着它们的存在,也由此拓展着世界的动态,彰显着生命的力量。林海雪原,是北疆冬日的自然状态,是人们面对的生存困境,却流动着万物万类相依相存的气氛,充沛着生灵生命坚强坚毅的意向,写出了世界的微妙、巧妙、美妙。情景交互、情意交汇、情理交融。应该说,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也正是文学副刊《北国风光》的意义。

  可贵的是,《北国风光》已经培养出一支扎根人民、关注现实的各民族作者队伍。因此,反映鲜活生活、抒写真挚情感的作品总是源源不断。

  一个文学副刊,却总是表达着百姓的心声,表现着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心意。如郭海燕的《银色扇叶在空中起舞》,从草原上现代化风力发电写起,写到《春风拂面书页香》,写到《绿遍草原白满川》,以绿白两种色彩概括草原牧草茂盛、湖水晶亮的胜景。但不止于有声有色的描摹,而是饱含着对草原深沉的情、真挚的爱,于是,作品中的文字便因浸渍了对草原的深情真爱而动起来、活起来,生动地表现出北疆文化的具体性和深刻性。文中写道:“‘呼和’与‘诺尔’的结合,成就了大自然的造化神奇,绿是草原的绿,蓬勃茂盛,白也是草原的白,汪洋浩瀚。于是,绿白相映,草湖一色,天地孕生,美不胜收。”简短精湛的文字,特色鲜明,堪称古老的草原情调与现代社会理想特质的完美融合。日常的笔调中不失凝练深邃的优美,北疆文化的内涵隐约而清晰。之后又陆续写出《乳香茶韵情绵长》《十月的欢歌》,更从草原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中,提炼了“青草的清香”“野花的馥郁”,以及“羊肉串诱人的烟火香”“奶茶飘出的氤氲慰藉”,凝练出“草原在,便有羊群悠悠,牧歌四起;草原在,便有炊烟袅袅,奶茶香飘。”地域特色与民族特点兼具。而“盛大十月,是一种昂扬。祖国大地上,到处荡漾着奋进的旋律。”更使自然与人文交融,创造了一种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的独特的节奏和氛围。

  又如钟颜,从《春和景明》写到夏日的《河口食事》,又写到秋天的《河岸晓风》。在内蒙古西部黄河河套地区一年四季的风景、风物、风俗中,独有一股乡土气息和乡情韵致,作品中,作家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黄河流域的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鲜明地呈现出人文特征中的地域特点,写出了自治区各民族不同的风情风习和共同的意识意向。各民族生活上的交流、意识上的交汇,必然带来理念上的交互、文化上的交融。

  另外几位作者的持续创作,也始终与北疆文化的弘扬、传播联系在一起。为读者创造了一种其他专栏没有的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叙事节奏与审美状态。如王建中的《悠悠峡谷》,写峡谷中群山环绕、雾岚浓重的“白头浪”,写石峰似鹰、暮岚横滚的“鹰嘴兀”,写天地隙口、石水对峙的“蛇拐子”,写出三个地点各自的“悠悠”韵味。另两篇《长河晓天》《千里比邻》,前一篇,从《胜州令》词牌写起,转入清朝康熙帝在鄂尔多斯巡视,完成了平叛噶尔丹的战略部署,复渡黄河的历史故事,意在讲述“走西口”由此开始。后一篇,尽情书写现代小城薛家湾。作品中,自然与人文交互交替,历史与现实延续延展,意蕴深深,充实知识,又启迪思想。

  又如冯黎晖的《寻迹宝格达山》,写宝格达林场由伐木到护林,《等待与重逢》写前年秋季飞临锡林湖的两只白天鹅的遭遇,都反映人的生态意识的觉醒,展现时代的进步。再如王玉玲的《风过科尔沁》《义和沙拉底色》,林子的《悠悠老哈河》《流淌不息的西拉木伦河》,林殿波的《布日固德的牧场》《巴特尔的老白马》,都几乎写下了内蒙古大地上的一切——草原、乡村、河流、湖泊、牧人、马牛羊等等。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交融,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渗透,鲜明鲜活地显示了北疆文化的力量。

  主打文字之外,节奏明朗、节拍响亮的小诗、组诗,也都各有内涵、各具声韵。如戈三同的《风览北疆,镌刻着诗意的辽阔》,高朵芬的《在家乡的原野上》,登高走低,遥望俯瞰,视野阔大,形象生动,都讲述着实实的北疆风貌,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错落有致、离奇有据的散文诗,如李富的《冰雪起舞》、燕南飞的《人间烟火》、北城的《一扇辽阔的窗》,也都洋洋洒洒、曲曲折折地写来,更使“北国风光”光景独具、光彩照耀。

  有的作者,随心随思、随感随发,如女作家安宁时常写一些随笔短文,也激励广大读者参与报纸副刊写作,使《北国风光》更具大众性、现代性。

  细细阅读,还可以读到科尔沁沙地上阿什罕人治沙的《流淌的诗行》(素心),看到准格尔召镇上《绿色在蔓延》(孙改鲜);偶尔还会走进呼和浩特的《丁香花开时节》(李占川),也会因走近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湖而有了《达日罕乌拉印记》(于丽红);甚至在河套小镇上遇上《会唱歌的锯子》(运计彬),在大西北天空中看见唐代诗人描绘过的《金河拂云》(我来),真正呈现出《一草一木是乡愁》(李富)的情愫,文中写道:“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历史的烟云仿佛就在眼前缭绕。……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了先民的智慧与汗水,见证了文化融合和民族交融。”

  “北国风光”风光无限。风光旖旎中,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已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在共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生态环保
   第07版:出彩
   第08版:鄂尔多斯
   第09版:首府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北国风光”风光无限
书写时代生活
北疆风韵
惬怀絮语
把诗行写在北疆大地上
且听风吟
乡土炊烟
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