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赤峰,9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平畴沃野,广陌纵横。
作为贯通东北、华北和内蒙古三地的重要枢纽,这里三面群峰竞秀,东汇淼淼辽水,地势通达。如何把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直是这座城市深耕不辍的发展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市交通事业迎来了跨越发展、“破壁出圈”的10年,构建立体交通新格局由雏形初现到成熟壮大,赤峰与世界的空间壁垒被逐一打破,赤峰人正循着愈发多元的路径感受着大道通衢、八面来风。
公路建设 广布发展脉络
红山脚下,英金河畔,一条条公路气势如虹,一条条村道连村接户,越织越密的路网串联起了赤峰人的生活日常。
党的十八大以来,赤峰市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交通建设,公路交通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赤峰市已初步建成中心城区“一环五射”,整体成网、区域成环的“六横八纵”公路网主骨架,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8万公里,较“十二五”期末新增3642公里。
为扩大基本运输服务的通达度和覆盖面,赤峰市持续优化公路网,积极推动面向京津冀、环渤海的出市通道建设,谋划推动环中心城市200公里交通圈建设,健全“六横八纵”骨干公路框架,使客运更便捷、物流更高效、路网更通畅、保障更有力。
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赤峰市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初步构建了公交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如今,中心城区新开通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3条,延伸线路服务里程60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由2015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19.4%;中心城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达636台,运营比例达93.5%,绿色低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初见成果。
铁脉蜿蜒 记录发展时速
2020年7月1日,首列高铁动车组搭载着旅客从赤峰站驶出,宣告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正式开通,赤峰铁路建设事业迎来历史性时刻。
赤喀高铁开通运营对构建全区现代交通体系、提升赤峰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铁的开通拓展了赤峰的经济版图,串起东北、环渤海经济圈,让“海风”吹进赤峰大地。到2021年,赤峰至北京高铁每天增至20趟,两地实现了高铁“公交化”。
2022年4月,伴着一声汽笛长鸣,中欧班列“赤峰号”搭载着50个集装箱、价值12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从赤峰保税物流中心,由满洲里口岸出境,经过8129公里的行程直抵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这趟中欧班列开启了赤峰对外国际贸易的崭新篇章,让赤峰成为全区首个同时开通国际无水海运、陆运双通道的城市。打通国际通道的赤峰铁路,将对赤峰市打造对外开放全新窗口、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赤峰市共有运营铁路4条,总里程达1101公里。
铁脉蜿蜒,列车如风,无限延伸的铁轨载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路驶向新的发展高地。
空中走廊 提升发展高度
立体交通的构建,让城市向新的维度延展——人们昂首向天借路,通过“空中走廊”飞越山海,天堑变通途,天涯若比邻。
2022年8月20日,赤峰玉龙机场新航站楼正式转场运行,标志着赤峰2008年3月20日转场搬迁的赤峰玉龙机场正式开放运营,年旅客吞吐量达8万人次,这一数字2016年突破百万,使赤峰玉龙机场成为自治区第五家百万级支线机场。
历经10余年飞速发展,赤峰市民航通过高频次、多机型、平票价、多时段等方式不断升级服务,年旅客吞吐量从最初的8万人次到189万人次,实现了近23倍的超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赤峰机场速度”。目前,玉龙机场已开通航线17条,通达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18个城市。
自2013年起,赤峰市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和通航产业发展,2018年5月,首家通用机场——阿鲁科尔沁机场试飞成功。2020年10月,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和阿斯哈图2个通用机场项目同时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至此,2020年度赤峰计划开工的5个通用机场项目全部进入建设阶段。
立体交通铺就赤峰通途,车水马龙绘就盛世图景。大路如虹,印证发展,400余万草原儿女肩负使命、行且益坚,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循着大道,通江达海,共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