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委会挂的牌子少了,办公室的墙面干净了,各种微信群也清理了很多,大家感觉轻松多了,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工作了。”3月27日上午,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四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明义与记者交谈时说。
摘牌、净墙、清群,2023年以来,四新村持续开展了摘牌行动。家庭教育服务站点、基层医保服务点、社会工作服务室等事务性牌子都进行了摘除,村委会门口只保留村“两委”、党群服务中心等几块牌子。刘明义告诉记者,该村逐步清理了30多块挂牌标识,梳理减少了20项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同时大力精文减会,减少材料重复报送。“目前来看,减负效果很好,大伙都反映负担比以前少了,工作也比以前轻松了。”刘明义说。
去年以来,乌海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纵深推进基层减负各项工作,切实以基层减负之“实”化解基层干部之“忧”。
按照“逐步清理、分类实施”原则,乌海市全面梳理规范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目前村(社区)办理事项从过去的村34项、社区43项,规范至现在的村21项、社区25项;明确部门单位不得随意将工作下放到村(社区),如有新增事项须由市委、市政府严格审核把关,并做到费随事转,切实让村(社区)腾出时间抓治理、抓服务。
同时,乌海市全面规范和压减村(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建立出具证明事项清单6项和负面清单20项,清理相关证明事项17项,并鼓励党政机关采取网上核验、信息共享、告知承诺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村(社区)出具证明。
目前,乌海市村(社区)累计清理各类牌子标识1700余块,真正实现了清牌瘦身、减负增效;镇(街道)、村(社区)参加会议同比下降约34%、工作台账同比下降约30%、迎检迎查同比下降约41%,真正让基层干部重新回归服务群众的“本源”,推动基层工作更有效率、更具活力。
“大爷,稍微抬一下头,再往左边转一点,好,就这样……人像录入成功,这个季度的高龄补贴认证完成了。”每个季度,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湖东社区“睦邻互助”小分队网格员任紫玮都会到辖区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高龄老人家中,帮助他们进行高龄补贴认证。
为基层减负以来,湖东社区聚焦实现“减负+增效”目标,探索打造了“睦邻党建”品牌。通过打造“睦邻党建”书记项目、搭建“幸福邻聚里”协商议事平台、畅通居民群众“管好自家事、关心邻里事、参与社区事”的渠道、成立“睦邻互助”小分队等,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动员辖区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减负后,我们社区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做好群众工作、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湖东社区党委书记刘超说。
乌海市把松绑减负与关爱赋能结合起来,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将全市640名专职网格员纳入“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置社区工作者22人,并享受“五险一金”待遇,确保村(社区)工作队伍人员足、人心稳。
同时,该市建立了分层负责、各有侧重的“市级示范培训、区级全覆盖培训、镇(街道)业务培训”的培训机制,通过实地教学、名师讲座等方式,让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2023年以来,乌海市累计培训村(社区)工作人员1300余名,并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建立包联单位党组织书记、网格党支部书记“双书记”工作机制,推动各类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向基层延伸,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