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程永新说:“一个优秀的作家,总能精准地抓住时代特征并表现出来。贾平凹一直在为时代画像,他是时代的记录员。”贾平凹人生中的第20部长篇小说《河山传》围绕“小人物大世界,小悲欢大情怀”勾勒时代图景,堪称一部小人物的“列传”、所在环境的“喻世明言”。
《河山传》以时间为经,人物与事件为纬,交织讲述了洗河等农村青年到西安奋斗的历程,以及罗山等企业家的起落经历。作者以两个代表群体的命运书写国家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生动描绘出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小说从1978年写到2020年,时间跨度长,涉猎面广。生动的世风人情,出人意料的命运走向,得以酣畅淋漓地展现。
小说之所以起名《河山传》,看似要为大时代、大人物、各色英雄立传,其实却无意指向于宏大叙事,仅仅是因为“截取合成”两个主人公的名字——洗河和罗山。小人物故事的背后是大时代背景,作者以大时代里的小插曲,将四十年中国社会变化通过细节联系在一起,完成了乡土中国和新乡土生活叙述的转型,阐释了小人物洞悉大世界的视野与格局,彰显了对生活和人性的穿透力。可以说这是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也是作者在叙事策略和写作风格之间找到的一个美妙融合点。
《河山传》承袭了世情小说、笔记小说和志人小说的传统,是一部编年体的小说。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这不确定性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小说“前言”里,主人公“洗河”一出场,就已经是世人热议的传奇——一个小保安奉命到秦岭别墅做管家,娶了保姆,生了女儿;罗山死后,儿子回国继承遗产,和洗河的女儿坠入爱河并结成连理;洗河最后成为别墅名正言顺的主人。洗河的名字源自一次涨水,他事业的转折在于和罗山的偶遇。罗山出门被一个跳楼的女人砸死,死得非常意外。贾平凹有意大写日常生活现场,这一审美旨向决定了他长篇小说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河山传》即是刻意放大了这种写作风格,也包含着对命运的思考、对时代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贾平凹曾说,写小说就是写故事。故事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作家来说,精心打造一个巧妙曲折的故事,不仅能显示出高超的写作才能,也能迎合读者喜爱阅读故事的天性。《河山传》主线清晰,分成“洗河”“罗山”“董事长和助理”“花房子”四个板块,既没有褒奖也没有道德评价,就是两个看似普通的人却不普通的人生故事。作者讲来头头是道,读者读来荡气回肠。贾平凹笔下的故事,完全体现于小说中故事描写的丰富性,以及注重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小说第一章“前言”和第六章“后话”表面看来独立成章,实际上亦可合而读之。如此,小说在结构上又可称匠心独运。
人们常说,乡土是中国人的根。乡土也是贾平凹创作重要的空间维度,他几乎一直把“文化寻根”意识作为一种偏爱融进小说。本书尽管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寻根意识”,但寻迹字里行间,还是能够触摸到这样的思想脉动。作者在小说中特意设定了一个始终关注着农民工命运的作家文丑良,通过他与洗河老家村民们的对话,间接道出自己的心声。或者说,文丑良是作者为自己安排的“人设”。
小说的“后记”很精彩,信息量也很大。作者写道,“写作着,我是尊贵的,蓬勃的,可以祈祷天赐,真的得以神授,那文思如草在疯长,莺在闲飞。不写作,我就是卑微、胆怯、慌乱的,烦恼多多,无所适从。我曾经学习躲闪,学习回避,学习以茶障世,但终未学会,到头来还是去写作。这就是我写作和一部作品能接着一部作品地写作的秘密。”可见,《河山传》之于贾平凹的创作之路依然还是一个逗号,后面仍将精彩,从中也可感受到一位作家砥砺耕耘的勤奋态度,与读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