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
锐评: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灭火器材不能是“花瓶”,必须经受住“火”的考验,消费者在选择灭火器材时,决不能被花里胡哨的网红灭火器迷了双眼。作为网售平台,更要肩负起自身职责,全链条发力为消费者把好质量关。
近日,一则关于7名研究生花费上万元请导师吃饭的新闻引发关注。有高校学生向记者反映,毕业前请导师和同学吃饭,饭菜、酒水和礼物人均花费几百上千元。据称,毕业“谢师宴”在一些院校是“师门传统”“每年都有”,给学生们造成了经济压力。
——据央视网
锐评:毕业升学当然值得高兴,致谢师恩更不应忘记。但谢师重在情意真挚,倘若诚挚的真情变成用丰盛饭菜、名烟好酒支撑的大餐,就变了味道。
高考后,一些机构或个人宣称拥有所谓的“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的专业,从而诱导考生和家长购买高价服务。日前教育部表示,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所使用的参考数据均通过该公开渠道搜集汇总。
——据《人民日报》
锐评:防范高考志愿填报骗局,考生和家长要多一份理性,切勿痴迷“内部大数据”。同时,相关部门也应依法依规强化监管,及时将非法敛财的骗子咨询机构逐出市场。
“扫码抽水杯”“扫码领雨伞”“先别拆,领20元红包”……在快递包裹外张贴的快递单上,类似的“福利”信息时有所见。然而,扫码后领奖时层层跳转的页面背后却暗藏套路,充值话费可能变成无法立即使用的话费券,还需要下载某APP才能使用;抽到白酒,还得付几百块钱运费……
——据《北京青年报》
锐评:快递单上的小广告,链接背后可能潜藏着大问题,给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对于此类新型的“牛皮癣”广告,消费者要绷紧个人信息安全这根弦,勿因“小利”而酿“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