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论】

让博物馆文物有“料”更有趣

  ◎颉瑛琦 

  随着暑假临近,带孩子到各地博物馆参观学习成为很多家长的热门选择,不少博物馆和研学机构推出了相关研学产品,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也表现出对博物馆的浓厚兴趣,这种“博物馆热”,反映出社会公众对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喜爱。

  博物馆是少年儿童亲近传统文化、学习历史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生动课堂。参观博物馆能够让少年儿童近距离观看和感受历史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文化传承、厚植文化自信。但是,在当下“博物馆热”的背后,也存在着馆内专业讲解人员不足,讲解内容与展览形式对少年儿童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容易让参观博物馆的过程变为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影响了博物馆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实现。

  因此,博物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针对少年儿童群体讲解的“受体意识”。让讲解内容更加契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趣味和理解接受能力,在强调知识性的同时,还需关注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互动性。在传统的参观导览外,可以通过主题讲座、主题研学、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少年儿童讲述生动、精彩的文物故事,更好搭建起少年儿童亲近传统文化的桥梁,让博物馆成为少年儿童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在暑期等博物馆参观的高峰期,还可尝试吸纳中小学教师、社会志愿者加入义务讲解员的行列,满足少年儿童群体的参观学习需求,让少年儿童充分领略蕴藏于文物中的丰富内涵。

  让博物馆的文物资源“活”起来,才能吸引更多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为此,博物馆要创新策展理念,不断丰富文物展示的形式。在传统的陈列展览外,利用数字技术、AI技术、VR互动等先进技术丰富文物的展示形式,营造起浓厚的历史氛围,让少年儿童走进历史“现场”,带给少年儿童探索式、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拉近历史文物与观展者的距离。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尝试动手操作,针对少年儿童的这些特点,博物馆可设计一些与展览内容相关的游戏、手工制作、实景表演等体验活动,不断丰富博物馆的活动项目,激发少年儿童的参与意识,增强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例如,内蒙古博物院结合不同的展览内容,为少年儿童设计了壁画制作、非遗面塑体验、编织端午彩绳等有趣的活动。少年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动手设计、制作的乐趣,既有助于增进他们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丰富了体验感,更好地点燃了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在展览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少年儿童的喜好和需求,不断提升博物馆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博物馆热”才能在少年儿童群体中不断延续,让少年儿童在对历史文化的寻根之旅中,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聚焦两件大事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第05版:要闻
   第06版:特刊
   第07版:评论
   第08版:旗县融媒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识得破”与“忍不过”
对口帮扶
盖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
【辣语】
性格测试何以成了招聘“硬杠杠”
让博物馆文物有“料”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