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稀土高新区

在实践中上好劳动育人思政课

  □本报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贾婷婷

  “我们熟知的劳模,大多是掌握高精尖技术的科研人员、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还有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但是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了解一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普通人’,他叫徐虎。”近日,来自包头稀土高新区各中小学的千余名师生,齐聚全国首个劳模公园——稀土高新区劳模公园,认真聆听高新二中思政教师郑芳芳讲述全国劳动模范徐虎的感人故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主渠道。稀土高新区全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极打造“红色思政”教育品牌,把思政课堂拓展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层社区、红色场馆等,开创“理论+实践”“讲台+舞台”多样化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情景教学引领学生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让学生增强能力素养,感悟榜样力量。

  每周五下午,稀土高新区教育局教研室《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尤彩霞都会分批组织辖区75名思政教师,进行统编教材和自编读本的使用和培训。

  “稀土高新区教育局组织编写了5万余字的包头市首本思政教育书籍——《庚续红色血脉、弘扬劳模精神》学生读本,结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特色思政教育,形成思政课为主阵地、多学科渗透、协同学科综合实践的教育体系。”尤彩霞告诉记者,只有思政教师把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劳动创造一切美好生活的道理讲透彻、讲明白,才能有效推动学生将劳模精神入脑入心,并落实在劳动实践中。

  为此,尤彩霞牵头成立了“稀土高新区初心宣讲团”,集结了高新二中13名优秀教师,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劳模精神》学生读本为抓手,依托辖区内涵丰富、底色鲜亮的红色资源,为各所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宣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稀土高新区建立了主要领导对思政课建设进行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的工作制度,建立了思政课一体化联盟机制、名师工作室和教研工作室。目前,该区思政课教师已参与自治区和包头市示范课、讲座、评课等活动20余场,推送的思政“金课”《勇担社会责任》荣获包头市第一名,一位教师荣获包头市最美思政课教师, 4位教师课例入选教育部民族教育司2024年《中华民族大团结》数字化教学资源专题课。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全力打造以思政教师为主导,其他学科教师为主力,班主任队伍为主体的思政育人队伍,全力种好“思政责任田”。

  南开小学六年五班班主任段美娟老师多年来始终将心思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不仅在课余时间向全市各中小学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心得,还牵头成立了“点滴班主任工作室”,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干、努力进取、高品质、高素养,既有教育管理艺术,又有自我教育风格的创新智慧型班主任团队,激活并带动学校德育和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破解思政课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强等问题这一难题,稀土高新区将思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区域资源为保障和依托,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抓手,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加大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思政+”课程建设力度,将思政课与社团课有机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中。

  该区充分挖掘本地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时代印记、有地方特色的“红、黄、蓝、绿”四色研学路线,已经将参观“齐心协力建包钢”主题馆、寻访包头稀土博物馆、走进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了解中核北方展览馆、探寻包头农牧科学技术研究等研学活动纳入思政课程体系。今年以来,开展了“同览黄河奇观 赓续民族精神”等红色研学实践活动9期,先后组织1000余名青少年到王若飞纪念馆、万泉佳苑雷锋展室等实践教育基地进行沉浸式学习参观,组织开展了“小小讲解员”“小小交通员”等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掌握思政知识。

  “我们建立了思政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组织思政教师开展集中研修、课题研究、跟岗学习等,通过课堂内容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等举措,推动思政课与社会实践同频共振,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稀土高新区教育局基教科工作人员李慧琛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旗县融媒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解锁旅游促“三交”的团结密码
农技服务到田间地头
盐碱地焕发新生机
暑托班里收获多
植保无人机穿梭田间
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农文旅协同闯新路
小土豆孕育新希望
在实践中上好劳动育人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