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布置的休息区提供热水、免费WiFi、手机充电等服务,成为环卫工、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闲暇时的休息驿站;图书角藏书丰富,办理业务群众等待的时间可以在这里阅读“充电”……1月17日,记者来到中国建设银行乌海分行狮城东街支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一方小天地让奔波的群众在此实现了“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手机能充电”。
作为乌海市打造的首批具有乌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这个建在银行网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乌海市打造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多项文明实践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群众愿意来、自觉来、留下来的精神家园。
2024年以来,聚焦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劳动者在工作中存在的不便,乌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以公共文化设施、窗口单位为重点,充分盘活整合政务大厅、银行网点、超市、通信营业厅等服务窗口的场地资源,打造了首批50个具有乌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持续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织牢织密文明实践网络。
在充分了解和收集群众需求、建议的基础上,该市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配备提供了饮用水、休息区、图书、报刊、应急充电、急救药品、老花镜、雨伞、打气筒、卫生间开放等便民物品和服务,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和温暖。
平日里,各服务点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经常开展政策宣讲、普法课堂、技术培训、健康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近日,在海勃湾区人民路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为环卫工人开展了一场防范电信诈骗宣讲,让环卫工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诈知识,加深对诈骗手段的认识。
乌海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心主任马志波表示,接下来,乌海市将持续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扩面创品牌,以“一点一特色”的方式,聚焦户外工作者、独居老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在不同场所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打造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乌海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