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区一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本报5月21日讯  (记者  李国萍)5月21日,记者从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获悉,我区一科技支撑项目——《光伏下沙化土地生态治理与高效利用》,在光伏下沙土改良与植被建植技术研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

  据悉,光伏+生态治理是近年来一种创新的治沙模式,然而,目前沙区光伏电站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板下植物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不够深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团队,以乌兰布和沙漠某光伏电站为研究区,对光伏板前、板中和板后不同生态治理措施下梭梭生长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实验结果表明,生态治理措施实施一年后,光伏板间直接栽植的梭梭其冠幅、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铺设沙障后栽植的梭梭。此外,通过对行道内不同位置、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双因素分析发现,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通辽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民生
充满哲思的绿色答卷
内蒙古“一湖两海” 生态补水成效显著
让罕见变常见
我区一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科技帮扶”助力“系统治水”
还一河清波景秀
乌海“三监”联动推动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三绿”并举推动“四库”联动
文冠花开正芬芳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季鸟类种群数量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