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呼和浩特市大黑河畔水草丰茂,水鸟翩跹,市民沿河漫步,孩童嬉戏追逐。这条曾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的水系,如今成为首府生态蝶变的缩影。
近年来,依托“一市一策”科技驻点帮扶机制,呼和浩特市以科技为笔、以生态为墨,绘就了一幅地表水质持续改善的绿色画卷。
在呼和浩特市扎达盖河河道旁,无人机腾空而起,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水面动态;技术人员手持监测设备,徒步排查排污口……这是当地“空天地”一体化巡查体系的日常场景。通过融合无人机巡航、人工踏勘和智能监测平台,全市13个重点入黄排污口实现全覆盖动态监管。
“过去发现问题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驻点帮扶工作组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污染源,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闭环机制。
呼和浩特市以驻点科技帮扶为依托,打出系统治水“组合拳”:落实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措施;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面开展管网清淤、积存污水清空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雨污管网溢流污染;逐步推进重点区域节水灌溉技术,严防农田灌溉退水入河等。不断深化推进的呼和浩特市“一市一策”科技帮扶机制,为探索人工智能水质预测和生态湿地修复等新技术应用,贡献着“青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