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沙必须了解沙

  □本报记者  霍晓庆

  5月7日,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拐沙头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项目区,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正在指挥施工。从该项目调研、申报、立项、策划到工程施工,他全程主持跟进,已经近5个月了。  

  此时,沿黄河岸线裸露沙丘和植被稀少缺口处,大片的草方格已经完成,乔、灌木种植也接近尾声。“2024年的治理任务基本完成,等2026年项目全部完工,黄河岸线流沙将得到全面治理。”韩应联说。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全县77%的面积被沙漠覆盖。在林业系统工作的20多年里,吃住在沙窝对韩应联来说是家常便饭。“每年造林季节,为抢抓造林时机,我们和造林队伍就住在沙漠里。最长的一次住了近40天,去的时候林木还是一片枯黄,返回时已经全绿了。”韩应联回忆。

  他认为,要想治沙必须了解沙。每年有200多天扑在沙漠里,参与治沙造林、做生态治理项目调研、搞造林技术研究……韩应联几乎跑遍了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角角落落,为沙漠生态治理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被同事们称为“林业通”和“活地图”。

  沙漠里植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春季乌兰布和沙漠风大、气温低,新栽树苗极易遭受沙埋、霜冻等灾害。为解决这些难题,韩应联先后试验推广冷藏苗避风造林、高压水打孔植苗等技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现在,这两种方法不仅在磴口县普遍使用,在其他沙漠地区也被广泛推广。

  梭梭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也是接种肉苁蓉、发展沙产业的关键。而多年前种下的梭梭,因树龄老化而退化严重,生态治理效果逐渐减弱。为此,韩应联连续2年住在沙窝里、蹲在试验田进行平茬跟踪试验,最终确定80厘米中段修枝壮苗修复效果最好。如今,这项技术在磴口县已被广泛推广,大面积退化梭梭林又重焕生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集体篇
   第06版:生态环保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林海深处见鹿群
我区启动打击野生 动植物非法贸易行动
请带走你的垃圾
内蒙古建成35个 水土保持监测站点
为节水造林提供借鉴经验
治沙必须了解沙
全区完成草原鼠害 防治面积396.52万亩
“杏”福乡村台格斗
筑起一道绵延的绿色长城
额尔古纳市野生药用 植物资源整治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