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眸子已不清澈的妻子连续读完路遥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全三部)。我感慨之余很想说些话。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倾其全部心血的力作。
路遥苦出身。父母因家境困苦,难保儿子好一点的生活,将7岁的路遥过继给他伯父。父亲送路遥到伯父家脱身离开那一刻,捉挠了无数人的心肝肺:父亲本想再看一眼儿子,但他唯恐那一刻,儿子哭,他心软,变了卦,猛然转身抹泪立刻离去。懂事的小路遥,本想喊一声父亲,但硬是把那一声憋了回去。路遥长大了,做起了文学梦。在经过了短篇、中篇小说的历练后,他决心要完成一部以黄土高原和自己的经历为底色的长篇。为了激励自己,他到广袤荒芜的毛乌素大沙漠默默宣誓。他重新用心体验生活。为塑造好从农村孩子到煤矿工人转身的主人公,他潜入地下几百米处的煤矿坑道做苦力。艰苦的准备工作历经了3年,他起早贪黑、废寝忘食进行创作。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百万多字全部在稿纸上手写完成。他的手指变了型,“像鸡爪子一样”,身子因此染上重疴。
真正让《平凡的世界》与大众热烈拥抱的,是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主任编辑叶咏梅。她把《平凡的世界》搬上了《小说连播》。无遮无拦的电波把路遥的心之声迅速传遍了神州四面八方。广大听众一闻钟情,喜欢上了《平凡的世界》,大江南北可谓万人空巷,从城市到乡村,从军营到学校,夺下了无数普通听众的滚滚热泪。听众来信像雪片一样飞向北京。《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播放的是书稿,第二部播放的是清样稿,第三部播放的是路遥刚刚写出就匆匆送往京城还散发着他指热的手稿。120天,电波载着《平凡的世界》不停地劳作。全国的听众每天都跟随着北京的声音在黄土高原与孙少安、孙少平等父老乡亲一起奔波,一起思考,一起悲欢离合,一起酸甜苦辣。据统计当时全国超过3亿人收听了《平凡的世界》,没有人不被感动。
《平凡的世界》火了。可那不久,积劳成疾的路遥以42岁的英年令人痛心地走完了他的全部人生。他的身后,《平凡的世界》更火,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路遥的去世。可是,《平凡的世界》的火不是一阵子,它成了长销书,年年加印。仅从正规出版渠道售出的《平凡的世界》就高达2000万册,而且仍以年均300万册的销量递增。时至今日,《平凡的世界》还处于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它影响了几代人。打开电脑、手机,孙少平、孙少安和路遥一样成为了百度百科里的人物。人们想起他们,心海就卷起一片难以静下来的波涛……
妻子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平凡的世界》。阅读间,不止一次用手指摁住读点与我说:“就像写我的故乡,就像写我。”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经久不衰地抓住了几代人的心,就因为它真。真是审美价值第一要素,真是人们心灵沟通与交流最有力最可信赖的朋友。只有真才使人可信,感到亲切。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催人泪下。也只有真,才让人深深思索。《平凡的世界》之所以经久不衰地抓住几代人的心,还因为它有情。情可以穿越时空,情可以传世。情是启迪人们心灵最敏感最美好的金钥匙。情之真情,这正是作品生命力的所在。我读这部作品时发现,书中好多处路遥情不自禁地亲自站出来说上一两句掏心的话——这在一般作品里是不多见的。看得出作者是情之所至,不吐不快。这时我不觉他的画外音多余,反倒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真心的温暖,很想和他多唠上几句。正如有评论家说,读这部作品仿佛置身在一种温暖、深情的氛围中,它显示了作者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那是对人类的爱。《平凡的世界》真是一个有感情的世界。是的,正是这样一个有感情的世界,才夺下了无数普通听众的滚滚热泪,才启迪了无数颗心灵,因真情而动情而思索。
《平凡的世界》留给人们长存的警醒:现实主义永远都不会过时。人世间的芸芸百姓和他们的锅碗瓢盆、酸甜苦辣永远都是文学艺术的主唱。
文学是大众的,读者永远是作品的上帝和最权威的评论家。饭菜好吃不好吃,食客最有发言权。一部作品的好与不好,不是单凭个人的一时喜好和经验去断定的。好书不自辩,却赢得了所有读者的心,这正是《平凡的世界》的魅力所在。
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创作的最好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我想:酷爱着生活、挚爱着生活,享受着生活里的酸甜苦辣、感动着生活里的人和事;保持着足够的清醒,安放着充足的耐心;不断锤炼笔力和墨质,把感动的人与事、感悟的情与理生动地讲给别人听。路遥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