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樟子松,从这里走向“三北”

  □本报记者  李玉琢  李新军

  作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自治区唯一的樟子松良种基地,红花尔基林区承担着为生态建设、造林绿化培育生产樟子松优质种子、苗木的任务——

  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南部,一条连绵120多公里、面积达24万公顷的樟子松林带,莽莽苍苍,郁郁葱葱。

  这里就是被誉为“樟子松的故乡”的红花尔基林区,这里有中国唯一、亚洲最大的珍稀沙地樟子松林。

  沙地樟子松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以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生物学特性,成为治沙造林的先锋树种。红花尔基林业局现有采种林、母树林近1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母树林基地0.3万亩。作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自治区唯一的樟子松良种基地,红花尔基林区承担着为生态建设、造林绿化培育生产樟子松优质种子、苗木的任务。

  临近6月的一天,在红花尔基林业局辉河林场施业区内的樟子松子代测定试验林,工人们正在给樟子松林喷洒农药。红花尔基林业局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主任冯建林告诉记者,基地现有子代测定林101亩,现在打药,主要是防治松梢斑螟、天牛、小蠹虫等虫害。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始建于2002年,自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以来,积极引进遗传育种技术,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营建起种质资源保存库、良种示范林、子代测定林。为拓宽遗传基础,加快樟子松树种遗传测定,推进升级换代,基地营建完成了450亩樟子松种子园,初步形成了引、繁、育一体,功能齐全的樟子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正是在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从一粒粒小小的种子,一棵棵幼小的树苗,走向“三北”。

  1952年,辽宁省章古台治沙站开始从红花尔基引种。这之后,作为国家定向定点的“三北”防护林建设种子林基地之一,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陆续被引种到吉林净月潭、河北塞罕坝、陕西榆林、宁夏沙坡头、甘肃临泽、新疆天山等华北、东北、西北12省区,在200多个县市安家落户。如今,这些地区的樟子松也已经大面积成林。

  为了守护好这片宝贵的樟子松林,几代红花尔基务林人聚焦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管理,全力做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复工作。建局50多年来,红花尔基林业局累计造林60多万亩,让这里的森林资源本底更加厚重。

  “天保工程”的实施,更是给红花尔基林业局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自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红花尔基林业局大力推进森林管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抚育工作,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管护科技投入,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量提质”。

  2011年至2019年,红花尔基林业局森林覆盖率由32.67%提高到41.66%;森林面积增长了70.4万亩,森林蓄积量增长457.31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红花尔基西临蒙古国干旱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输入型火灾威胁较大,这里又是春季干雷暴频发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任务艰巨繁重。

  为强化管护责任落实,红花尔基林业局构建起四级森林管护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互相监督,责任共担”的管护格局。各林场优化调整管护模式,采取管护站管护、专业与集中管护、林火远程监控和高山瞭望管护、GPS航迹管理和智能巡护监测平台管理等方式,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同时,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54座管护站和防火检查站基本辐射全域,配备58台轻型扑火运兵车、森林消防队装甲车、防火隔离带开设机等防扑火设备,建设12处林火监控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森林防火预警、指挥系统现代化。

  森林防火,关键在人。红花尔基地区农牧业点多,流动人员也多,春季防火压力大。红花尔基林业局防火救灾办公室副主任蔡庆波介绍,今年春旱严重,林业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管理,进山人员实行实名制,严防火种进山。各林场开展了清山、清沟、清河套“三清”行动,重点就是清人和清野外火源,杜绝火险隐患。林业局专业扑火队和各林场半专业扑火队430多人枕戈待旦,执守在防扑火一线。

  在辉河林场516迹地管护站,4名森林管护员常年坚守在森林管护第一线,刘锡坤就是其中一员。他介绍,这里是“四季防火,两季戒严”。来到管护站工作的5年里,他和同伴每天都要骑摩托或者步行巡护六七十里,检查烟火、劝返进入林区人员。

  正是因为时刻绷紧防火这根弦,红花尔基林业局取得了连续18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理应如此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守护好绿色“活化石”
“我为三北种棵树”内蒙古 专场种树超过251万株
樟子松,从这里走向“三北”
内蒙古一项科技创新 重大示范工程启动实施
一条阻沙入黄的生态绿带
“节水”团队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开展陆生野生动物 人工繁育专项整治行动
一片重焕生机的“杏”福林
文冠果林的“生态链”
“哈素海野大麦”草种通过 自治区草品种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