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片重焕生机的“杏”福林

  □本报记者  李国萍  通讯员  刘忠友

  在炽热的夏季,赤峰市巴林右旗多地杏树林枝繁叶茂,杏子挂满枝头。“按照规划,旗里将持续加大山杏和扁杏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体系,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山杏嫁接扁杏项目5万亩,助力农牧民稳步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赤峰市巴林右旗林草局林业和草原建设修复股股长高飞说。

  近年来,巴林右旗充分利用大扁杏花期晚的优势和坐果率高、仁用价值高、产量高等特点,大力实施山杏嫁接大扁杏项目,盘活了被忽略多年的退化山杏资源,使退化林变成“杏”福林。山杏嫁接大扁杏项目利用山杏资源丰富、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特点,将大扁杏嫁接到部分退化山杏林上,做到“当年嫁接、二年成型、三年见果、四年丰产”。调查发现,今年,嫁接大扁杏的山杏树坐果率比嫁接前提高3倍,预期收益也将翻番。

  据了解,巴林右旗共有山杏面积近100万亩。2021年开始,该旗先后在宝日勿苏镇、大板镇、查干诺尔镇、巴彦琥硕镇、西拉沐沦苏木等地实施山杏嫁接大扁杏项目31000亩。其中,宝日勿苏镇实施山杏嫁接大扁杏项目17000亩,由于管理措施得当,长势好、结果多,实现了“一次嫁接、长期收益”的良好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理应如此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守护好绿色“活化石”
“我为三北种棵树”内蒙古 专场种树超过251万株
樟子松,从这里走向“三北”
内蒙古一项科技创新 重大示范工程启动实施
一条阻沙入黄的生态绿带
“节水”团队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开展陆生野生动物 人工繁育专项整治行动
一片重焕生机的“杏”福林
文冠果林的“生态链”
“哈素海野大麦”草种通过 自治区草品种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