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冠果林的“生态链”

文冠果树花开满枝。
摊晒文冠蕾茶。
喜获丰收。
兴安盟突泉县文冠果基地郁郁葱葱的果林。
  □文/本报记者  李国萍  图/陈丽红

  时至仲夏,兴安盟突泉县兴宝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林地,已是文冠果成林,林下中草药成势。负责人唐金发每天到此,都是满眼欣慰。

  文冠果既是生态林,又是经济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食用油料树种,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作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县之一,突泉县将文冠果作为当地土地荒漠化及小流域治理的优良树种,2008年至今,全县共种植文冠果树7.5万亩。

  突泉县林草局副局长毕胜华介绍,种植1亩文冠果产出的叶茶、花茶、食用油等,盛果期年总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经济价值非常可观。不仅如此,文冠果林下还可以种草、种药材,养牛、养鹅,构筑一条绿色“生态链”。

  目前,突泉县正在推进东风林场“万亩文冠果+万亩湿地保护+万亩林药间作”的科尔沁沙地林草湿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增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理应如此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守护好绿色“活化石”
“我为三北种棵树”内蒙古 专场种树超过251万株
樟子松,从这里走向“三北”
内蒙古一项科技创新 重大示范工程启动实施
一条阻沙入黄的生态绿带
“节水”团队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开展陆生野生动物 人工繁育专项整治行动
一片重焕生机的“杏”福林
文冠果林的“生态链”
“哈素海野大麦”草种通过 自治区草品种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