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阻沙入黄的生态绿带

  □本报记者  霍晓庆

  站在磴口县刘拐沙头观景台,远望黄河沿岸,裸露沙丘处已经织满草方格,植被稀少缺口处,新栽下的乔、灌木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沿河防风固沙林融为一体,绵延成一条阻沙入黄的生态绿带。

  刘拐沙头是乌兰布和沙漠在磴口县境内与黄河“握手”的风沙口。过去,该区域植被稀少,乌兰布和沙漠大量黄沙直接由此倾入黄河,造成河床逐年抬高,严重威胁黄河安澜。2008年,磴口县争取实施了刘拐沙头综合治理工程,在黄河沿岸营造了长约7公里、宽约3公里的灌木防风固沙林带,有效切断了沙漠入侵黄河的通道。

  “如今历时16年之久,刘拐沙头防风固沙林带部分林木出现退化等现象。2024年,磴口县将刘拐沙头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一号高地进行集中攻克,并打破区域限制,与阿拉善盟开展刘拐沙头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生态治理。”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何文强介绍说。

  项目治理过程中,对裸露沙丘、植被稀少缺口等进行压沙和灌木造林;对严重退化的梭梭林通过平茬等措施进行退化林修复;对生长缓慢的梭梭通过修枝、浇水等措施进行抚育管理。治理区面积共10.35万亩,到2026年项目完成后,黄河岸线流沙将得到全面治理,刘拐沙头区域林草覆盖度将达到75%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理应如此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守护好绿色“活化石”
“我为三北种棵树”内蒙古 专场种树超过251万株
樟子松,从这里走向“三北”
内蒙古一项科技创新 重大示范工程启动实施
一条阻沙入黄的生态绿带
“节水”团队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开展陆生野生动物 人工繁育专项整治行动
一片重焕生机的“杏”福林
文冠果林的“生态链”
“哈素海野大麦”草种通过 自治区草品种审定